財聯社7月3日訊(記者 王俊仙 盧阿峰)近日,上海醫藥(601607.SH)旗下重磅品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多省的掛網價突然跳水,下調九成,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雖然上海醫藥方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該單品2022年對集團利潤貢獻無重大影響。但有業內人士認為,上海醫藥該產品大降價,除了醫保局要求企業降價為患者減負之外,背后或還有其他因素待觀察。
旗下又一品種大降價
近段時間,甘肅、山西、江蘇、四川等多省發布通知,將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掛網價從2303元調整為270元,降幅近九成,調整結果將很快開始執行。對于降價原因,甘肅、山西等在通知中表示依據是國家醫保局有關文件要求以及企業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是上市公司上海醫藥全資子公司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的獨家品種,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抗革蘭氏陰性桿菌,主要為綠膿桿菌引起的感染。
上海醫藥方面獨家回應財聯社記者稱,應相關部門要求,公司旗下一生化積極與合作方進行充分溝通、協調,同時考慮到該藥品的用藥特殊性,經過內部測算后最終提交降價申請。該單品2022年對集團利潤貢獻無重大影響。
“一般來說,在臨床治療上,若是其他的抗生素品種都不管用了,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是最后的殺手锏。”一位醫藥行業資深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多重耐藥或泛耐藥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感染率越來越高,有些患者的抗生素耐藥性極強,普通的抗生素根本不起效應,若是實在沒有其他抗生素可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就是最后的選擇,在臨床治療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另外,醫保局的降價通知是下發到各個省市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全國范圍的大降價已不可避免。”上述資深業內人士補充道。
據上海醫藥年報,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于2019年上市,2021年處于市場深入期,2021年銷量較2020年增速較快,銷量比2020年增長了60.53%。在2021年,醫院采購54萬支該藥品,其中標價格區間為2120元—3100元。即使是以最低價格2120元計算,在2021年,該藥品在醫院終端的銷售已經超過了11.45億元。2022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銷售額進一步增加,醫院合計實際采購量達到了71.6萬瓶,中標價格統一為2303元,終端銷售額增至16.49億元。
由于各省并未在文件中指出國家醫保局有何要求,因此背后具體原因尚未可知。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醫藥旗下另一款產品也在近日因醫保局關注而大幅降價。
今年上半年,用于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的替代治療及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的藥品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因“漲價十倍”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5月29日,天津醫保局發布《“救命藥”醋酸氫化可的松片降價了》一文稱:“根據國家醫保局部署調度,天津市醫保局迅速行動,認真調查了解情況,多次約談相關生產企業,嚴肅進行政策提醒告誡,在推動企業降低不合理價格、切實履行保供社會責任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此基礎上,經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約談,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和原料藥生產企業承諾下調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價格。”
與此同時,四川、江蘇、山東、廣西、浙江、甘肅等多省也幾乎同步掛出醋酸氫化可的松片降價的通知,而降價原因多表述為“根據國家醫保局相關文件精神,依企業申請”。
醋酸氫化可的松片7片裝價格降至13.3元,若與此前媒體報道的部分終端7片近百元的零售價相比,降幅也近9成。
據悉,目前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僅有天津信誼津津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天津信誼津津藥業”)一家藥廠在生產。天眼查資料顯示,天津信誼津津藥業是上海醫藥旗下控股孫公司,上海醫藥全資子公司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持有天津信誼津津藥業51%股份。
業內人士稱或還有后續
針對上海醫藥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降價九成的具體原因,業內其實眾說紛紜,但大多數人均表示疑惑,上述資深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說,一個(已經掛網的)抗生素品種不可能有九成的議價空間,上海醫藥該款產品降價的同時是否會同步在原料及成本采購上有所調整尚未可知。總之,“我認為這事不一定已經完結,或許還會有后續。”
另據財聯社記者了解,雖然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是上海醫藥獨家產品,但是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的官網上,也出現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產品彩頁,疑似經銷該產品。
但財聯社記者試圖下載該彩頁時,已經顯示無法下載。另外在該公司官網顯示的其他經銷產品彩頁上,都有標注生產企業詳情,唯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沒有寫明生產企業,也沒有寫明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的經銷權限。
對于匯海與該款產品的關系,財聯社記者未從上海醫藥方面獲得回應,記者試圖多方聯系武漢匯海方面核實,但未獲接通。
此外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31日,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公布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和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實施壟斷一案調查結果,調查發現,2016年6月-2019年7月,遠大醫藥和匯海醫藥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雙方約定匯海醫藥停止銷售去甲腎上腺素原料藥和腎上腺素原料藥,遠大醫藥則給予其經濟補償。認定遠大醫藥與匯海醫藥存在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違法行為,兩家公司合計被罰約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