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敏)4月18日,由《中國醫療保險》雜志社研創、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首本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藍皮書——《中國醫療保障支付方式改革發展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該書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對醫保部門、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部門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有效參考,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
????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副司長徐娜介紹,我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已取得積極成效,主要體現在:一是按病種付費基本實現全覆蓋,形成全國“一盤棋”。截至目前,全國393個統籌地區中實施按病組(DRG)付費191個、按病種分值(DIP)付費200個,天津與上海兼具兩種付費模式,實現了統籌地區全覆蓋、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全覆蓋、病種覆蓋率達到95%、醫保基金覆蓋率達到80%。二是支付機制不斷完善,政策工具更加豐富。其中特例單議、預付金、意見收集、談判協商和數據工作組五大機制不斷完善。三是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初顯,醫保患三方初步共贏。
????她提出,未來將采取統籌推進多元化支付體系建設、加快完善配套管理機制、加強支付改革工作協同、著力提升數智化管理水平舉措,緊盯三年行動計劃收官重點任務,穩妥推進2.0版分組落地實施,聚焦提質增效,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改革走深走實。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兼支付改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藍皮書主編應亞珍報告藍皮書核心觀點。她提出,當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順利收官,各地積累了改革實施經驗,改革成效正在逐步顯現,一是成為醫保基金安全、有效的重要杠桿和手段;二是協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助力分級診療;三是支持醫藥創新和中醫藥可持續發展;四是參保人在服務同質化、費用合理化方面獲益。
????應亞珍認為,對照支付方式改革目標,改革實施中還存在困難和問題,醫療醫保相向而行還有差距,改革提質增效還面臨著新挑戰。應亞珍提出,深化支付方式改革,還需從理論、政策、技術、方法等層面持續完善、不斷探索,著力提升按病種付費實施質量、全面實施多元復合支付方式、推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治理,逐步形成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化醫保支付體系。
(編輯 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