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時令節氣與健康有關情況。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有的青少年會選擇把一些交互性AI軟件當成“心理樹洞”傾訴自己的煩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黃薛冰介紹,對于青少年來說,一方面,他們的交友需求是非常強烈的。另外一方面,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以及自信心還在建立當中,還不足、不充分,所以跟別人社交的時候容易缺乏自信,容易感到羞怯,擔心別人評價自己、不接納自己。
青少年和AI交流的時候沒有這樣外在的評價,會更加放松。但是如果只和AI軟件交流,或者是過度沉迷于AI軟件,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社會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所謂“社會化”,即通過與他人交流,接收外界的評價和反饋,據此調整自身認知與行為,使其符合社會規范。跟真人交流雖然有一些評價會讓人覺得有壓力,但是這樣的評價有很多益處:
如:有助于青少年跳出自我的視角,從外在的視角來審視自己,進而來調整自己;和人交流的過程中學習識別別人的情感,比如別人的表情、動作等;學習、模仿別人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如果一味地和AI交流,就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青少年就不容易把握社交的界限,逐漸會變得情感平淡、疏離,好像機器人(17.750, -0.19, -1.06%)一樣。
總的來講,AI的社交互動不能取代真人互動,可以在某些情況下作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