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寒冬已經持續四年了。在這四年中,國內藥企都在收縮管線,藥企研發創新藥的速度受到資本寒冬影響也會有所放緩。盡管如此,資本寒冬并未摧毀醫藥行業。”
3月27日,在2025PMC醫藥投融資交易大會舉行期間,醫藥魔方董事長周立運向記者闡述了他對于國內創新藥企融資的觀察情況。
周立運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國內創新藥企通過License-out(簡稱“對外授權許可”)獲得的資金已遠超企業通過一級市場融資的金額。
據了解,藥企的License-out模式是指企業進行藥物早期研發,然后將項目授權給其他藥企做后期臨床研發和上市銷售,按里程碑模式獲得各階段臨床成果以及商業化后的一定比例銷售分成。
“目前,國內創新藥企的融資渠道已經發生了變化。在過去沒有License-out時,企業只能依賴一二級市場融資。”周立運說,目前,國內股權融資市場萎靡不振。國內藥企依賴自身孵化的品種對外交易,從而將收益轉化為企業繼續發展的資金。License-out已成為當前藥企續命生存的主要方式。
醫藥魔方與清華大學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2024年,國內藥企的License-out交易呈顯著增長趨勢,尤其在2024年,交易數量和金額均達到了新高。2024年國內藥企共完成94筆License-out交易,總金額達到519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其中,首付款總額為41億美元,同比增長16%。
這項報告還指出,從交易主體來看,生物科技公司在中國License-out交易中占主導地位。同時,頂尖的跨國公司對中國創新藥的興趣日益增長,2024年共達成了29筆交易,占總交易數量的31%。中國企業現已成為頂尖跨國公司的第二大項目來源地。
周立運說,通過License-out,國內創新藥企融資難問題正逐漸被解決。
此外,周立運還觀察到,目前創新藥企估值正出現嚴重倒掛。他表示,目前一些藥企在將部分管線進行License-out交易時所得到的總額,已遠超這些企業最新一次融資時全資產股融資估值,即出現對外授權藥品交易金額比整家公司貴的現象。
在剔除去年發生交易但未披露交易金額的案例數據,周立運稱,藥企對外授權藥品交易金額平均為企業整體估值的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