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第25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睡眠健康,優先之選”,強調睡眠對于整體健康的核心作用。新華網特別邀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韓芳做客新華會客廳,針對國人睡眠健康現狀、常見睡眠障礙及科學改善方法進行深入解讀。韓芳強調,睡眠健康不僅是個人生活質量的保障,更關乎公共安全與社會發展。 睡眠健康:全生命周期面臨挑戰 現代社會,睡眠問題正逐漸成為全球性的健康挑戰。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多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不僅影響個人健康,還對社會生產力、經濟發展乃至公共安全產生深遠影響。 韓芳指出,睡眠與營養、運動并列為健康的三大支柱,而目前全球約1/3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而我國約1/3人群存在睡眠問題,其中需醫療干預者達1.5億。這一現象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進程密切相關。 韓芳列舉了不同年齡段的典型睡眠困擾:青少年因課業壓力導致睡眠時長不足,影響身心發育;中年群體受職場壓力與不良生活方式影響,易出現失眠、睡眠呼吸暫停;老年人則面臨生物節律紊亂等問題。他特別強調:"睡眠問題已不僅是健康問題,更是公共安全隱患。數據顯示,相關患者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是常人的7倍。" 而這其中,都市人群的失眠、睡眠周期紊亂等問題尤為突出,韓芳分析認為,這與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及社會壓力密切相關。 “過去農業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尤其是腦力勞動者,長期熬夜、工作壓力大,導致‘睡不困、睡不深’的現象普遍。”韓芳解釋說,睡眠質量不僅受壓力影響,還與晝夜節律、光污染密切相關。 “晚上玩手機、過度攝入咖啡因、夜間光污染等都會抑制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導致生物鐘紊亂。”韓芳提到,從衛星云圖上看,中國沿海城市、韓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地區夜晚依然燈火通明,這種長期的光環境干擾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入睡時間和睡眠質量。 此外,不合理的飲食與習慣也影響睡眠,例如過量飲酒、咖啡攝入,以及學生群體因課業壓力導致的睡眠時間不。韓芳指出,部分家長和學生存在錯誤認知,認為“睡得少才能學得多”,但實際上,長期睡眠不足反而影響學習效率、記憶力和身心發育。 “睡眠問題已不僅是個體健康問題,它對社會生產力、公共安全、甚至整個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韓教授特別強調,睡眠質量下降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還與交通安全、職業表現以及老齡化健康管理密切相關。 為應對這一挑戰,國家已將睡眠健康納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并在2025年“改善睡眠服務”列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年度重點民生工程,推動全國范圍內區、地級醫院普及睡眠門診,以提升睡眠障礙診療水平。 警惕常見睡眠障礙,科學管理睡眠健康 盡管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睡眠健康的重要性,但許多患者仍然缺乏對睡眠障礙的認識,往往等到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才尋求幫助。韓芳指出,了解常見的睡眠障礙類型及其成因,是科學改善睡眠的第一步。 常見的睡眠障礙類型包括、失眠癥、晝夜節律紊亂、不寧腿綜合征、發作性睡病等,而這些睡眠問題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生理因素和疾病影響等。 韓芳建議,面對睡眠問題,首先要找出根本原因,并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個性化的干預措施,而不是一味依賴安眠藥或其他短期手段。針對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韓芳強調,科學的睡眠管理與規范的醫學干預是改善睡眠質量的關鍵,需要從生活習慣、環境優化到醫學干預等多方面入手,綜合管理睡眠問題。 1. 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韓芳指出,規律的作息是保障睡眠質量的基本前提。 (1)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和起床,即使周末也應避免過度補覺,以維持穩定的生物鐘節律。 (2)減少臨睡前的電子設備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所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延遲入睡時間。建議睡前1小時盡量避免使用電子屏幕。 (3)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的干擾:下午和晚上盡量減少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的攝入,避免影響入睡。雖然酒精可能讓人短時間內產生困倦感,但實際上會破壞睡眠結構,使人更容易早醒。 2.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韓芳教調,優化睡眠環境對于提升睡眠質量至關重要。 (1)控制臥室光線和噪音:黑暗的環境有助于褪黑素分泌,因此建議使用遮光窗簾,降低房間亮度。此外,避免夜間噪音干擾,如必要時可使用耳塞或白噪音設備。 (2)調整適宜的睡眠溫度:一般來說,較低的環境溫度有助于入睡,建議室溫保持在18-22℃之間,并根據個人舒適度選擇合適的床墊和枕頭。 (3)將臥室專用于睡眠:盡量避免在床上進行與睡眠無關的活動,如工作、看劇等,以免削弱床與睡眠的關聯性。 3. 針對睡眠障礙采取個性化干預 對于已經出現長期睡眠問題的人群,韓芳建議,不要一味依賴安眠藥,而應尋求科學的方法進行干預。 (1)認知行為治療:對于長期失眠患者,認知行為治療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非藥物療法之一。這種療法通過調整患者的睡眠認知和行為習慣,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 (2)醫學干預:對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可采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以防止夜間呼吸暫停。此外,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也可以通過減重、調整睡姿等方式改善癥狀。 (3)合理使用睡眠輔助產品:褪黑素作為一種常見的助眠補充劑,在短期調整時差、幫助輕度睡眠障礙患者入睡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不應長期依賴。韓芳提醒,使用任何助眠產品前,都應咨詢醫生的專業建議。 睡眠是人體恢復能量、維持健康的重要環。韓芳指出,通過科學的睡眠管理、良好的作息習慣和適當的醫學干預,每個人都可以改善自身的睡眠質量,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