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飛抵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
毫無預兆的突訪立時引發外界關注。不僅僅在于這是普京時隔6年再訪阿塞拜疆,更在于這是二戰以來首次有外部軍隊攻入俄領土的緊張情勢下的一次出訪。
目前,烏克蘭宣稱已控制俄方上千平方公里土地,并在庫爾斯克設立了作戰辦公室,似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普京為何如此淡定?
對局勢有信心
18日,專機一落地,普京就給前來迎接的阿塞拜疆總統夫婦熱情的擁抱。
之后,普京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及其夫人、阿塞拜疆第一副總統阿利耶娃在總統官邸舉行非正式會晤。
克里姆林宮發布的照片顯示,普京身穿白襯衫、敞著領口,與阿利耶夫微笑交談,現場氣氛輕松自在。
根據日程安排,19日,普京將出席一項重要儀式,向阿利耶夫父親、阿塞拜疆前總統蓋達爾·阿利耶夫之墓和“長明火”紀念碑敬獻花圈。
隨后,兩國領導人在總統官邸舉行正式會晤,包括大范圍會談和磋商。會晤后,雙方計劃舉行聯合文件的簽字儀式,并向媒體發表聲明。
正式議程結束后,兩國領導人將一同參觀白城以及巴庫的一座教堂。阿利耶夫還將為普京舉行國家招待會。
然而,與阿塞拜疆之旅的閑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眼下俄邊境州庫爾斯克的局勢依然緊張。
烏克蘭自本月6日攻入俄領土后,10多天來,戰事仍未平息。
最新消息是,烏軍稱摧毀了庫爾斯克第二座橋梁,重挫俄軍后勤補給能力。
面對烏軍仍在俄領土“肆意橫行”,普京何以還能從容出訪?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研究室主任趙會榮認為,普京在關鍵時刻出訪說明俄方對目前局勢有信心,認為自己仍占據優勢,無需因烏方突襲而打破總體戰略部署。
對俄方來說,烏方突襲庫爾斯克出其不意,造成當地居民恐慌,且取得一定進展。對此,俄方已作出回應:疏散當地居民,騰空庫爾斯克,有限調兵支援,但仍把“主要戰場”定位于烏東頓巴斯地區,而不是按照烏方意圖,從烏東調撥大軍增援。
趙會榮指出,俄方舉動顯示其判斷烏方行動不會逆轉大局,對俄也不會造成很大影響。畢竟烏方侵入庫爾斯克州10多天來,占領區域有限,并未攻占核電站,亦未占領庫州首府,可以繼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因此,“普京總統在別人認為很緊急的時候仍然出訪”。
事實上,盡管庫爾斯克戰事吃緊,但是莫斯科的外交活動仍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上周,普京接待了來訪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本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應邀赴俄主持中俄總理第二十九次定期會晤并訪問俄羅斯、白俄羅斯;中俄副外長近日也在北京舉行磋商,一系列日程安排并未因庫爾斯克戰事而改期。
三項緊迫任務
那么,為何選擇訪問阿塞拜疆?
在趙會榮看來,這與地區形勢變化有密切關系,特別是就俄羅斯、阿塞拜疆以及南高加索地區而言,近幾年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普京此刻訪問巴庫并非突然之舉,具體而言有三項緊迫任務。
首當其沖的是解決天然氣通道問題。
俄烏天然氣過境協議將于今年年底到期,烏克蘭突襲庫爾斯克進一步凸顯其無意延續協議。因此,俄方需要另尋通道向匈牙利等歐洲伙伴輸送天然氣,而阿塞拜疆是重點方向。
在俄方看來,通過阿塞拜疆、土耳其的輸氣管道,不僅可以繼續向歐洲伙伴供氣、維持雙方緊密的關系紐帶,還有可能減輕來自歐盟的壓力,甚至為日后改善俄歐關系留下空間。
其次,解決南北交通走廊問題。
當前,俄迫切需要構建南北交通走廊的西線部分,即俄羅斯-阿塞拜疆-伊朗一線,以打破歐洲對俄交通、市場等全方位的制裁、封鎖,拓展與友好國家的經濟聯系。
再次,在被動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在南高地區的影響力。
從傳統來看,俄羅斯在南高地區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但自從對烏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后,俄投入大量精力、資源對抗烏克蘭及西方,不得已在南高地區有所收縮,由此影響力有所下降。
去年,納卡沖突以阿塞拜疆奪回被占領土的結局落幕,南高地區地緣政治形勢發生重要變化。
目前,在南高三國中,格魯吉亞“向西看”的方向大致確定,現已成為歐盟候選國;先前追隨俄羅斯的亞美尼亞認為俄方在納卡沖突中未發揮應有作用,遂調整對外政策,與俄漸行漸遠,與西方越走越近;阿塞拜疆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則進一步上升,同時秉持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并借大國博弈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外交姿態顯出特立獨行的一面。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希望化被動為主動,與阿塞拜疆加強協調,盡可能保障自身在南高地區的影響力。”趙會榮說。
據克里姆林宮此前介紹,訪問期間,雙方將就進一步發展戰略伙伴和聯盟關系以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交換意見,包括解決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沖突的問題。
趙會榮補充道,如何在多邊框架下積極互動、展開合作預計也是兩國領導人會晤時會涉及的重要內容。比如,阿塞拜疆已表露希望加入金磚,俄羅斯將在10月主辦金磚峰會,雙方料將就這一話題進行磋商。
戰事如何發展?
普京此訪畢竟是在烏克蘭攻入俄本土的緊張敏感時刻進行的,俄烏沖突特別是庫爾斯克局勢也被認為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
就當前局勢,俄烏似乎仍在各說各話。
烏方聲稱已控制俄方上千平方公里土地,并繼續推進攻勢。就在普京抵達巴庫訪問的同一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烏方襲擊庫爾斯克州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俄境內設立緩沖區。
俄方則稱庫州局勢已得到控制,已有超過12萬俄羅斯人撤離。
外界注意到,俄軍仍在繼續猛攻烏克蘭東部,已逼近頓涅茨克重要軍事樞紐波克羅夫斯克市。
庫爾斯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趙會榮認為,俄烏對外表態都可視為一種宣傳需要,旨在穩定本國民心,提振己方士氣。
客觀來看,烏方在俄方加強防守后似乎進攻速度有所放緩,至今只占據庫州很小一部分區域;俄方目前也未把主要兵力調往庫爾斯克,而是仍在烏東地區加強攻勢。
對烏克蘭來說,進攻庫爾斯克以及占據更多俄領土,是為未來談判累積更多籌碼,甚至實現“以土地換土地”。
就俄方而言,最理想的狀態是在第一時間將敵人驅逐出境,但眼下庫州戰事已延續多日。俄方未能“速戰速決”或有以下原因:一是認為庫州戰事不會影響大局,甚至可能認為在頓巴斯地區取得突破更具戰略意義;二是疏散庫州居民或意在等烏軍集結后切斷其補給線并殲滅其有生力量;三是在境外、本土兩線作戰的情況下,俄方或許認為目前的安排是相對穩妥的。
對于未來局勢走向,趙會榮認為有幾點可關注。
一是烏克蘭能否守住所占區域并擴大攻勢?
隨著俄方修筑防御工事,作出應對部署,烏方向前推進難度不小。同時,烏方還將面臨后勤補給線過長、雇傭兵“韌性”不足、客場作戰劣勢等風險。
二是俄方將采取何種戰術應對?
若調集大量兵力投入庫爾斯克,與烏方上萬人對抗,烏方料將寡不敵眾,但與此同時或讓烏達成減輕烏東戰線壓力的目的;若俄方無意大舉調兵,則可能陷入拉鋸戰。
三是西方后續將對烏提供何種程度的援助?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國其實一直在控制沖突節奏,讓俄烏相互消耗。
至于庫爾斯克核電站方向,趙會榮預計不會成為烏方直接攻擊的目標。“畢竟風險太大,一旦造成核泄漏事故,將背負重大責任,而且核電站距離烏邊境很近,可能殃及自身,對烏方來說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