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醫保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部門印發《關于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工傷保險支付范圍的通知》,將12個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并自2024年6月1日起執行。
記者從業內獲悉,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支付,上海雖非國內“首家”,卻存在著輔助生殖市場需求量大、嘗試輔助生殖技術的群體多為中高齡生育人群等特點。
從政策上來看,上海打開輔助生殖的醫保支付窗口,或可降低高齡人群接受輔助生殖治療的成本,釋放市場需求潛能。從產業鏈來看,應用于輔助生殖的藥物及基因檢測技術也有望因此獲益。
可多次報銷成政策亮點
據記者了解,上海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支付,其意義較大。
“在技術層面上,在上海,包括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等在內的醫院,其輔助生殖技術較為領先,因此,每年來上海進行輔助生殖治療的患者量較大。”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生殖醫學科主任孫赟向記者表示。
同時,在上海嘗試輔助生殖技術的人群平均年齡高于全國總體平均水平。“以35歲及以上的高齡生育人群居多,在生育方面存在困難的患者也相對較多。”孫赟表示,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輔助生殖的失敗率往往較高。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喜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輔助生殖治療可能會經歷多次失敗,特別是高齡、高危人群,對于他們來說,若缺少醫保支付,接受多次輔助生殖治療的成本是巨大的。
針對這一問題,此次上海不僅將“取卵術”等12個必要醫療性輔助生殖技術納入了醫保支付范圍,其中,還“取卵術”等5個項目在同一家醫院的支付次數最多3次/人,其余7個項目在上海取得輔助生殖資質的定點醫療機構均可報銷。
“這有望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最大程度釋放生育潛能。”趙喜龍表示,在此次上海的醫保支付方案中,雖然在部分治療項目中,將患者在一家醫院的支付次數限定為3次/人,但如果3次嘗試之后均未成功,患者仍可前往上海市醫保所認可其他醫院繼續就診并使用醫保支付。“這可以保證患者在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多次檢查和手術過程中,均得到醫保支持。”趙喜龍稱。
而且,除上海本地參保人外,外地參保人員來上海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也可按上海醫保目錄中的12個醫療服務項目進行報銷,具體報銷比例則參照參保地的政策。據上海市醫保局測算,這一惠民政策的實施將會減輕患者醫療負擔,預計每年可以為參保人員累計減輕負擔約9億元。測算下來,平均每個嘗試輔助生殖技術的患者,每人次可以省下約9000元的治療成本。
輔助生殖相關領域或受益
生育需求的釋放或進一步提升輔助生殖產業的市場需求。
趙喜龍表示,涉及生殖健康類業務,比如不孕不育檢測技術服務的提供商等,有望因此受益。據記者了解,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或是其中之一。
貝瑞基因(8.580, 0.02, 0.23%)對記者表示,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將進一步推進基因檢測技術向臨床轉化,相關產品會進入加速滲透的階段,從而帶來可及性提升。公司擬通過將硬件、軟件、產品、服務打包,建立篩診醫聯體中心等形式提高產品植入率及滲透率。
國金證券(8.280, -0.03, -0.36%)研究所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袁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各地醫保政策對輔助生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碼,有望激發輔助生殖領域醫療服務、藥品、器械相關需求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