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醫藥”)公布了2023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02.95億元,同比增長12.21%,主營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其中,醫藥工業銷售收入262.57億元,微降1.87%,醫藥商業銷售收入則大幅增長14.04%至2340.3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公司歸母凈利潤因一次性損益影響降至37.68億元,同比下降32.92%,但剔除該影響后凈利潤增至49.19億元,同比增長2.99%。報告期內,研發投入達26.02億元,占比工業銷售收入的9.91%,位居行業前列,并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52.32億元,增長10.29%,體現高質量發展趨勢。 醫藥工業:創新生態豐富 研發管線步入產出期 醫藥工業方面,上海醫藥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創新生態圈逐步完善,新藥管線步入收獲期。公司還積極構建“自主研發+并購引進+孵化培育”開放多元的創新體系,不斷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和創新企業的合作。 目前,公司新藥在研管線已達68項,其中包含55項創新藥與13項改良型新藥。年內有3款一類新藥提交pre-NDA或上市申請,多項臨床階段藥品研發取得關鍵進展。如I001片和引進的X842新藥分別在高血壓和反流性食管炎治療領域展現出潛力,有望打破相關市場格局。 同時,上海醫藥致力于打造創新生態圈,先后與拜耳、香港科技園、中國藥科大學等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實驗室、創新孵化器和研究院,積極推動中藥業務現代化,2023年中藥業務收入98.17億元,增長10.30%,多個子公司和品牌獲得行業百強及老字號榮譽。 醫藥商業:創新業態驅動增長 合約銷售實現重大突破 醫藥商業方面,上海醫藥創新業務推動持續增長,合約銷售取得嶄新突破。2023年,上海醫藥通過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引入眾多進口新品,全年新增進口總代品種29個,疫苗業務銷售收入52億元。 同時,公司積極探索器械、醫美、健康食品等非藥新業務的拓展,2023年器械大健康業務銷售額約363億元,醫美業務增速顯著。上藥康德樂與仁會生物就菲塑美貝那魯肽注射液銷售推廣達成合作,已成功準入300家頭部醫美機構,涵蓋11家全國連鎖型醫美集團。 另外,2023年公司合約銷售業務同比增長50%,與賽諾菲達成合約銷售戰略合作,涉及重點疾病領域20多個產品,合約規模超50億;同期,還與輝瑞達成關于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沛兒13)的銷售戰略合作。 在數字化戰略引導下,上藥云健康和鎂信健康兩大平臺成績斐然,前者已成為新零售藥房領頭羊,后者則借助“互聯網+醫+藥+險”模式,為大量患者節省費用并提供廣泛保障。 整合協同 提升經營效能 2023年,上海醫藥在醫藥商業板塊啟動南北平臺整合項目,實現一體化運營及高質量發展目標,建立了全國性和專業化相結合的醫藥商業新體系。在醫藥工業方面,公司堅持卓越制造,積極推進智能化生產,包括金山綠色制藥基地項目的建設和智能化改造,贏得亞太質量組織創新獎最優級獎項。 此外,公司計劃2023年度分紅比例達到合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40.3%,展示了對股東回報的重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面對未來,上海醫藥將充分利用工商研投一體化優勢,深度融合各產業鏈條,著力創新生態體系建設,推動中藥現代化,加速工業營銷轉型,持續打造智能制造體系,強化一體化和智慧綠色發展,拓寬商業合作領域,穩步提升經營規模與質量,以期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