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藥品和器械合理使用及風險控制分會在北京成立,并召開了合理用藥學術研討會,國家相關部委負責人、中國藥師協會會長張耀華等領導專家,以及全國26個臨床醫學、11個基礎學科的200多名專家,參加了學術研討,并見證了分會的成立。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藥品和器械合理使用及風險控制分會成立儀式現場 開展合理用藥和器械使用安全,是我國衛生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關乎著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國有近2.8億老人,不少老年人認為只有假劣藥品才會對于身體造成傷害,卻忽視了不合理用藥也會給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的情況。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醫學部徐勇教授指出,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濫用藥物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嚴重的,比如用藥不對癥、超范圍用藥、超劑量用藥、禁忌藥物混用等,都會產生不良乃至嚴重的后果。不合理使用藥品后,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不僅對身體構成傷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現實中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因此,大力推動合理用藥以及用藥風險管控工作,是我國醫藥衛生領域的一項迫切任務。西安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老年科李璽教授指出,在指導老年人合理用藥方面要加持以下原則:一要加強醫療機構的制度建設,強化醫師處方管理,構建合理、安全用藥的第一道屏障;二要加強宣傳與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老年等特殊群體的安全用藥意識,切實保障公眾的用藥安全。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合理用藥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化監司原副巡視員劉小平提出建議:一要強化醫療機構用藥安全制度的落實。健全并落實用藥安全相關制度,提高醫藥護技等人員防范用藥錯誤的意識和能力;二要加強重點藥品的使用管理。醫療機構、社會藥房都應當建立高警示藥品、易混淆藥品的銷售或使用管理規范;三要加強對重點人群用藥安全的保障。針對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特殊人群,強化用藥安全管理。可以建立老年人等特殊患者用藥管理制度,針對不同風險水平的特殊患者采取分級管理措施,加強用藥交代和提醒,避免拿錯藥、用錯藥;四要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和分析,積極應對藥品不良反應,按照國家規定做好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報告。 研討會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上海中醫藥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等機構的18位專家,對如何開展合理用藥和進行風險控制建言獻策。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藥品和器械合理使用與風險控制分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宣武醫院王文教授表示,分會成立后,將圍繞老年人的藥品和器械合理使用,開展臨床經驗分享、標準制定及評審、新藥品和器械開發、學術交流、科普宣傳教育、健康服務等工作,積極助力健康老齡化,助力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