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賽諾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威盛”)披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正式啟動ipo,擬在科創板上市。目前,上交所已受理其發行上市申請。
成立至今,賽諾威盛已獲得辰德資本、金浦投資、華蓋資本、啟明創投、深創投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今年3月6日,證監會官網顯示賽諾威盛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上市輔導已經驗收,其備案時間為2021年9月28日,輔導機構為國金證券,派出機構為北京證監局。
資料顯示,賽諾威盛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高端x射線醫療影像設備研發商,其產品包括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數字x光機、數字乳腺機、心血管機和醫學影像處理系統等,是國內較早具備軟硬件自主研發、設計及生產能力的 ct 企業之一。
01、獲啟明創投等知名機構投資
賽諾威盛啟動科創板ipo
根據招股書公告,賽諾威盛本次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3114.66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發行全部為新股發行,不涉及股東公開發售股份的情形。
本次募集資金用于項目及擬投入的募資金額為:高端ct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約2.07億元;ct機組裝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9463萬元;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約1.20億元;營銷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4017.87萬元;補充流動資金,擬投入募集資金約1.38億元。
招股書顯示,賽諾威盛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3,210.67 萬元、20,291.50 萬元、26,873.63 萬元 和 20,762.98 萬元,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實現了42.6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其相應的研發支出分別為3,477.31萬元、4987.04萬元、7169.40萬元和4258.83萬元。
此外,該公司在上述報告期內的凈虧損分別為4627.29萬元、5190.04萬元、9583.78萬元和3941.79萬元。對此,賽諾威盛表示,報告期內其主要處于產品開發及市場導入時期,期間費用投入較大,導致公司呈現虧損狀態。隨著公司前期投入的逐步轉化及經營規模的持續增長,期間費用率將被攤薄,有望在2023年起收窄虧損金額。
而在資本方面,賽諾威盛在2020年12月底完成了2億元的d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揚州福暉、深創投領投。在此之前,賽諾威盛曾于2015年3月完成8000萬元b輪融資,2017年9月完成2億元的戰略投資,2020年4月完成c輪融資。
截至目前,賽諾威盛已獲得辰德資本、金浦投資、華蓋資本、啟明創投、深創投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02、聚焦ct設備的研發
全面覆蓋中低端到高端醫療機構需求
作為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產業,ct影像產品技術含量高、投入大、產品性能要通過長期的客戶認可,市場份額的建立需要較長的時間。
在2017年以前,國內能夠生產制造128層ct的影像設備廠家僅有兩家,ct行業雖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但大多數國產ct仍然是以64層以下的低端ct為主,在高端乃至超高端ct領域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9年,國產ct開始在超高端領域嶄露頭角,多家企業躋身“國產超高端ct俱樂部”,成立于2012年的賽諾威盛是國產ct的代表企業之一。賽諾威盛成立之初就注重產學研用深度結合,常年與行業專家、醫療機構、產業上下游和行業生態圈企業深度合作交流。
據悉,賽諾威盛的初創團隊成員均有二十余年ct核心研發經驗,匯聚了行業內*技術人才,研發人員占比近70%,對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成果突破百余項,是北京市知識產權示范單位。賽諾威盛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圍繞核心產品、核心技術以及前沿技術,構建了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形成一大批具有影響力和規模優勢的知識產權資產。
賽諾威盛ct在圖像質量、臨床應用效能、售后維修服務等方面已達到業界領先水平。國產首臺大孔徑ct ,首臺雙32 ct ,首個ct領域的專精特企業。ct設備從16層到128層,從中低端到高端全面覆蓋,滿足不同醫療機構臨床多樣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賽諾威盛是國內較早具備軟硬件自主研發、設計及生產能力的ct企業之一,聚焦于細分領域10余年,除了成功推出國產首款大孔徑76cm多用途 64 層ct產品,還完成多款 ct 探測器開發、掌握微晶一體化探測器技術并建立了完整的ct探測器精密組裝和生產線, 憑借自身產品一機多能的特點確立了行業競爭優勢。
03、以ct設備為切入點
進一步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作為一家專注于 x 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ct)系統設備及軟件研發、 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賽諾威盛服務于國家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致力于打造國產大 型醫療器械知名品牌,并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高性價比的大型醫學影像設備。
目前,賽諾威盛的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 ct 設備、醫學影像產品和售后備件等相關產品及售后服務,報告期內ct設備銷售系公司核心收入來源,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0%以上。
按照臨床應用場景,賽諾威盛的ct設備可分為醫用ct、移動ct和寵物ct,擁有的產品系列包括:insitum系列、alpha系列、petcare系列、車載系列以及方艙系列,涵蓋 16-128 層市場主流產品型號,覆蓋臨床診療、科學研究、移動診療等不同應用場景,可支持從常規檢查到大范圍臟器掃描、外周血管ct血管造影、心臟檢查、器官灌注成像等高級臨床檢查。
與此同時,該公司注重診斷與治療的結合,積極探索醫學醫療影像設備與智能醫療醫學影像產品的軟硬件融合與拓展,并形成由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處理系統、醫院信息化系統和賽諾云平臺構成的醫學影像產品。
賽諾威盛基于醫療設備和醫學影像數據,借助深度學習、云平臺和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相關技術,使醫療設備和醫學影像數據更充分地賦能醫學診療過程,提升醫療機構診療能力,提高醫療機構運營效率。
此前,賽諾威盛打破學科壁壘,將大孔徑ct影像與手術室聯合,和深圳李鐘醫生集團共同研發出了極具性價比的人工智能一體化雜交手術室。該解決方案把原本需要在不同科室、分期才能完成的手術,合并在一個手術室里一次完成。通過ct設備與外科手術室的全面整合,實現了可視化微創介入手術。
截至2022年底,賽諾威盛已取得了72項境內專利,其中已獲授權的發明專利40項。此外,該公司還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其高端256排/512層產品已進行醫療器械型式檢驗并計劃于2024年推向市場。
04、全球醫學影像設備
需求將持續增長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2021年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達到524億元,2015年至2021年年復合增長率9.7%,預計到2030年,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1115億元,2021年至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8.8%。
以ct領域為例,2021年全球ct市場規模約146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約24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8%。從全球市場來看,歐美發達國家已步入平穩增長期,未來全球ct市場的主要增長將來自亞太、南美、中東和南非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受限于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制造業水平,這些地區的ct設備主要依賴進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市場也一直被外資企業壟斷。
從ct保有量來看,中國在2019年達到24,743臺,但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距。2019年,日本、美國每百萬人ct人均保有量分別約為111臺和44臺,同期中國約為18臺,僅約為日本、美國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仍具較大增長空間。
伴隨我國基層醫療設施投資建設力度的加大,ct領域也出現較快增長。國產品牌的進口替代趨勢也愈發明顯,進口品牌的市場份額呈現下降趨勢。2021年中國ct市場規模約達158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33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5%。
在政策方面,3月21日,國家衛健委重磅政策《關于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的通知》發布,進一步加速了醫用設備市場的兩極分化。
在新版配置目錄中,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的購置限制被移除;只要價格不高于3000萬元,任何醫療機構都可直接購置目錄外的醫用設備,無須再向省市申請報備。換句話說,部分二三級醫院礙于配置證原因未能滿足的中高配置影像設備需求,將在未來數年內釋放。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全球醫學影像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ct能夠服務臨床幾乎所有的科室,可應用于全身每個部位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市場需求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