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為進一步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網絡,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改善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日前印發《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計劃(2023-2027年)》。
提升計劃要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圍繞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和兒童各階段,聚焦提升出生缺陷防治服務能力,促進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高質量發展,預防和控制嚴重出生缺陷發生,減少出生缺陷所致嬰幼兒死亡及先天殘疾,更好滿足群眾健康孕育的需求。
提升計劃通過健全服務網絡、加強人才培養、深化防治服務、聚焦重點疾病、提升質量管理、強化支撐保障6方面措施,推進落實18項工作任務,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全面提升防治能力。
根據提升計劃,到2027年,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機構建設明顯加強,專業人員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基層宣教、縣級篩查、地市診治、省級指導管理、區域技術輻射的能力全面提升,逐步構建分工明確、服務聯動的出生缺陷防治網絡。
——出生缺陷防治服務更加普惠可及,三級預防措施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婚前醫學檢查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分別保持在70%和80%以上;產前篩查率達到90%,篩查高風險孕婦產前診斷服務逐步落實;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等新生兒遺傳代謝病2周內診斷率、2周內治療率均達到90%,新生兒聽力障礙3個月內診斷率、6個月內干預率均達到90%。
——一批致死致殘重大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聚焦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先天性聽力障礙、重型地中海貧血、苯丙酮尿癥等重點出生缺陷防治取得新進展,全國出生缺陷導致的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1.0‰、1.1‰以下。 據新華社
權威解讀
通過哪些具體措施
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
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計劃(2023-2027年)》文件解讀。其中提到,將通過六方面措施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
一是健全服務網絡。加強網絡建設,推進落實國家相關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要求。夯實機構作用,省市縣鄉各類開展出生缺陷防治服務的機構進一步補齊短板,落實職責任務。
二是加強人才培養。優化人才隊伍,按照機構標準和服務需求配置專業技術人員,加強緊缺人才、學術骨干和前沿技術人才培養。提高專業能力,加強醫學影像、檢驗等專業人員能力建設;強化醫學遺傳醫師規范化培訓,提高臨床醫師出生缺陷咨詢水平;加強新生兒疾病篩查專業技術人員培訓。
三是深化防治服務。加大知識普及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育齡人群防治知識知曉率。強化風險因素預防控制,加強婚前孕前保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風險。規范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落實技術標準、規范和指南,規范新技術臨床應用。推進新生兒疾病篩查,加強篩查陽性病例召回、診斷、治療、干預和隨訪。推進出生缺陷疾病治療。
四是聚焦重點疾病。強化先天性心臟病等結構畸形防治,強化先天性聽力障礙等功能性出生缺陷防治,強化唐氏綜合征等染色體病防治,強化地中海貧血等單基因遺傳病防治。
五是提升質量管理。健全機構全覆蓋、涵蓋三級預防全流程、職責明確、分工負責、運轉高效的出生缺陷防治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出生缺陷防治服務質量監測評價結果排名、通報和信息公開等質量管理制度,加強病歷書寫、檢查檢驗、評估咨詢、會診、隨訪等重點環節質量管理。
六是強化支撐保障。運用信息技術賦能服務,用好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和“云上婦幼”等遠程醫療平臺,加強出生缺陷監測。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促進國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積極發揮作用。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