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是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人口素質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流行。通過在全國范圍推行普遍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我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10年以來持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
然而,我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長期堅持落實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別是普及防治知識,指導公眾科學補碘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要內容。接下來,帶您了解科學補碘小知識。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有哪些主要危害?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和危害的總稱。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以癡呆、矮小、聾、啞、癱瘓為主要臨床特征)和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為主要臨床特征)、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
在缺碘地區,由于個體缺碘程度不同,呈現一個由輕到重的譜帶,在不同發育時期缺碘,相應的表現也不同。胎兒期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有流產、早產、死產、先天畸形、地方性克汀病及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新生兒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有新生兒死亡率增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大腦和身體發育遲滯。兒童、青少年對碘缺乏比較敏感,可影響智力發育、身體發育,造成運動、視覺、聽覺障礙,突出的表現是甲狀腺腫大。成年人碘缺乏可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腫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