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與遺傳有關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主要特征,尿酸是人類嘌呤及核酸分解代謝的產物。
尿酸來源有內源性尿酸,主要是谷氨酸在肝內合成,也有體內核蛋白分解;外源性尿酸主要是攝入含嘌呤高的食物。
痛風的臨床特點
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常見部位:
大腳趾骨關節(最先發作)、膝關節、足跟、踝關節、腕關節等部位;
慢性表現:如痛風結石、關節強直或畸形、腎實質損害、尿路結石、高尿酸血癥等。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癥的主要特征,會引起痛風發作。
痛風患者通常出現高尿酸血癥,但高尿酸血癥不一定發生痛風。
急性期痛風患者的飲食
01
限制能量
痛風患者的能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25~30千卡。痛風癥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等關系密切。
痛風患者應保持理想體重,體重最好能低于理想體重的15%。切忌減重過快,應循序漸進。減重過快促進脂肪分解,容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02
限制嘌呤
急性期應選用低嘌呤飲食,每天攝入的嘌呤應限制在100毫克以內,緩解期可以適當放開。選含嘌呤低的食物,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沙丁魚、鳳尾魚、鯖魚、蝦、蠶豆、黃豆、濃肉湯及菌藻類等。
03
適量攝入蛋白質和脂肪
以植物蛋白為主,全天在40~65克或1克/千克體重/天為宜,動物蛋白可選用牛奶、雞蛋。
盡量不食用肉類、禽類、魚類等,如一定用,可將瘦肉或禽肉等少量焯水后食用;每天攝入的肉類小于100克。另外,脂肪可減少尿酸正常排泄,應適當限制,控制在50克/天左右。
注:慢性痛風患者可選食第三類食物,處于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只能吃第四類食物。
04
補充足量的維生素,選用堿性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每天吃蔬菜1000克,水果4或5個,約200克/個,在身體呈堿性時能提高尿酸鹽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
菌菇類、水果、牛奶等屬于堿性食物(堿性食物指食物在體內代謝后產生偏堿性物質)。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組織內尿酸鹽溶解。
05
多喝水
心、肺、腎功能正常者,每天飲水2000~3000毫升,有腎結石時最好使每天的尿量達到3000毫升。應選用白開水、茶水等,以保證尿量,促進尿酸排出。
06
禁食刺激性食物
不吃辛辣食物,禁用強烈刺激性的香料及調味品,如酒和辛辣調味品。適量選用咖啡、茶葉,因咖啡因、茶葉堿和可可堿在體內代謝中并不產生尿酸鹽。
07
禁酒
酒精在肝臟代謝時伴隨嘌呤分解代謝增加,最終導致尿酸增加;同時,酒精會引起體內乳酸累積,抑制尿酸排出,故痛風急性發作時禁止喝酒。
慢性痛風患者的飲食
在堅持平衡膳食的情況下,適當放寬嘌呤攝入的限制,但仍然禁止進食高嘌呤食物,限量選用嘌呤含量在75毫克/100克以內的食物,宜選用嘌呤含量少或不含嘌呤的食物,慢性痛風患者可選用第三類食物(見附表)。
為了維持理想體重,每天肉類限100克以內為宜,瘦肉飛水。補充蛋白質應以雞蛋和牛奶為主。低鹽、低脂飲食。多喝水,心、肺、腎功能正常者每天飲水量在2000~3000毫升。
痛風患者的藥物治療
遵醫囑服藥,如秋水仙堿、吲哚美辛、布洛芬類等對痛風發作治療有效。
作者: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臨床營養科中級臨床營養師 曾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