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口老齡化加劇給全球健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聽力損失和認知功能損傷的發病人數迅速增長,其中老年人群尤為顯著。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超過65%的60歲以上成年人有聽力損失,聽力損失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快速增長。
老年聽力損失已經成為繼心臟病、關節炎后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第三位慢性疾病。年齡相關性聽力下降又稱老年聽力損失,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其特征是逐漸發展的雙側對稱性高頻聽力下降,同時伴有較差的噪聲下言語識別能力。
老年聽力損失是老年人常見的感官缺陷之一,老年聽力損失是機體自然老化的過程,主要特征為聽覺敏感性以及背景噪聲中言語感知能力下降,這會極大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多項研究表明,聽力損失可能是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的高危影響因素。
老年聽力損失不僅影響著老年人的日常交流、認知能力和生活質量,還常常伴發一系列心理或情感障礙,會導致老年人孤獨、抑郁和焦慮。很多有聽力障礙的老年人會因為聽力下降影響交流,導致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回避各種社交活動,從而進一步引發社交上的孤立以及同家人朋友交流的減少,增加心理負擔,久之會出現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精神問題以及社會隔離現象。
老年聽力損失的干預是指為聽力損失的老年人選擇適宜的干預方法,幫助聽力損失老年人改善聽覺功能,通過各種方法(咨詢、引導和訓練等)降低聽力損失對老年人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品質的消極影響。
老年聽力損失的干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助聽器:助聽器是幫助聽力損失老年人提高聽力、改善聽覺言語交流的有效手段。助聽器的驗配要經過充分的醫學和聽力學評估,進行專業驗配。
(2)人工耳蝸: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的老年人,在佩戴助聽器效果不理想、不能進行正常的聽覺言語交流時,可以考慮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3)咨詢及聽覺訓練:在與聽力損失老年人交流時,應掌握聆聽技巧,盡量面對面交流、縮短距離、放慢語速和吐字清晰。
聽力損失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應當及時關注老年人的聽力損失狀況,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幫助老年人克服聽力障礙,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