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過“不知不覺吃太飽”的經歷?經常吃太多,到底會讓身體發生什么變化呢?
吃太飽,會讓身體超負荷運轉
吃下去太多東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胃被撐大,而不得不占據腹腔內更多的空間,很可能會擠壓其他內臟,引發腹脹、惡心、嘔吐等表現。間接的影響是,吃下太多東西,身體多個消化器官都不得不超負荷運轉。
首先是胃,被撐大不說,還得分泌大量的胃液來消化食物。被撐大的胃,加上過多的胃液,很可能影響到食管下端的開關,從而導致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熱,也就是常說的“燒心”。
其次是胰腺和肝臟,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消化酶和膽汁來促進這些食物的消化。
最后是腸道,不僅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來消化食物,還不得不去吸收過量的營養。腸道菌群也得加大工作量去消化食物。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吃了過多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之后,會增加悲傷、緊張和煩惱的情緒。
這些變化通通都可能會影響到睡眠。有些食物在餐后還會提升體溫,同樣會干擾睡眠,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和生活質量。
長期吃太飽對身體的影響真的很大
經常吃得太飽,除了短期的痛苦和不適,更嚴重的是身體的長期負擔,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健康問題。
1. 引發肥胖,增加疾病風險
長期吃太飽,意味著長期攝入過量的營養,很可能引發肥胖。而肥胖是諸多疾病的危險因素,會增加死亡風險,比如:
2型糖尿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心血管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認知功能
2. 陷入“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
長期吃太飽,會擾亂人體對食欲的調節,導致人陷入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中。
暴飲暴食免不了高脂肪、高鹽或高糖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刺激多巴胺等讓人感覺快樂的激素。久而久之,這會使得大腦將這些愉悅感與某些食物聯系起來,最終鼓勵你為了快樂而不是為了饑餓而吃。
記住6個防止自己吃太多的方法
1. 少吃可能引發自己吃太多的食物
這里要注意不是完全不接觸。比如總是吃大量的冰淇淋,突然立下“以后再也不吃冰淇淋”的誓言基本也不太可能實現,還容易讓你產生一種被剝奪愛好的感覺,更容易陷入暴飲暴食。
健康時報 寇曉雯 攝
2.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和水分的食物
這類食物更容易產生飽腹感,這樣吃其他食物的機會自然而然就少了。
3. 細嚼慢咽,給大腦一點反應時間
通過細嚼慢咽,可以多給大腦一點時間,讓它能第一時間知道“你已經飽了”。
4. 記錄自己每餐的食物和情緒變化
通過“食物日記”的方式,可以做到自我監控,也有利于發現暴飲暴食的觸發食物或者觸發因素,更快更好地找到解決方法。
5. 按時吃飯,避免太餓引起的多吃
按時吃飯,保持良好的用餐習慣,能避免太餓導致的暴飲暴食,幫助你更好地控制飲食。
6. 找到其他解壓方式避免暴飲暴食
盡量減輕生活中的壓力,并且找到其他可以釋放壓力、舒緩情緒的方法,比如聽音樂,和人聊天等等,避免情緒性暴飲暴食。
精選
文章
本文來自:2024-03-08科普中國《要想活得好,不要吃太飽!經常吃太飽危害比你想象還大(不止變胖)》(作者:蔣永源 第三軍醫大學內科碩士),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