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每天都在喝茶?喝茶哪有喝水健康啊!我可聽說喝茶會致癌呢,水可是什么添加劑都沒有,對身體最有益。”看到蔡大爺又在泡茶,蔡大爺的老伴忍不住勸說了幾句。
“你哪聽來的謠言?復旦教授都說了,茶葉能打通人體經絡,還可以降血脂、降血壓,你多看看專業人士說的吧!”蔡大爺不認同老伴的話,享受地喝了口茶。
“光喝點茶就能打通經絡,能有這么厲害?你不信就算了,別到時候得了一身病才知道后悔!”蔡大爺的老伴對蔡大爺喝茶養生的說法半信半疑,于是她拿出手機,開始搜索:茶葉能打通人體經絡是真的嗎?長期喝茶比長期喝水更健康嗎?
一、復旦大學: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有效食品?
2021年,復旦大學研究團隊在《定量生物學》上發布論文《茶葉激發的人體紅外影像顯現經絡系統》,首次公布符合人體經絡傳統描述的影像,讓人們直觀看見“經絡”。
該實驗從中國、日本、美國等不同國家收集了512種茶,并選擇了42位參與者,讓他們喝下不同類型的茶,且每天只能喝同一種茶,并在他們喝茶后拍下熱成像。通過分析人體不同部位的溫度分布發現,不同茶葉對應的經絡存在明顯規律。
為了進一步檢驗某種類型的茶葉是否會對所有經絡都會發揮作用,結果顯示,喝茶并沒有讓身體各部位溫度同時升高。
實驗主要研究人員李輝教授表示,自己曾嘗試過幾百種藥食,最終還是覺得茶葉的歸經感受最強。李輝在《茶道經》一書中,首次提出不同茶葉對應不同經絡,綠茶對應太陽脈、清茶對應陽明、紅茶對應少陽脈。
對于這項研究,不少人提出質疑:“茶能有這么神奇?是不是只喝茶就可以保持健康了?”李輝教授提到,該試驗仍在初步的,更多的相關性需繼續探索證實。
千百年來,無論是招待親朋好友,還是獨自靜養修身,茶從不缺席。需要注意的是,喝茶雖然能提神醒腦、促進消化,但也要適量飲用。即使是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食用過度都會為身體帶來不良的影響。
二、長期喝白開水和長期喝茶,誰更健康?
蔡大爺和老伴對茶的態度,其實也是很多人對喝茶的看法。那到底長期喝白開水和長期喝茶,哪一個會健康呢?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水分占據人體的60%,人類只能在無水的情況下存活三天,由此可見喝水的重要性。
很多研究都在強調多喝水能為身體帶來諸多益處,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飲足夠的水可以延緩衰老,降低患慢性病的風險;有專家表示,多喝水可以幫助尿酸排出,減少痛風發作。
白開水成分天然,不含糖、色素等添加劑,多喝水既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維持皮膚水分,還可以減少糖尿病、腎病等發生,既然水是預防疾病的重要要素,那是不是喝越多越好呢?
并非如此。當喝水量超出腎臟的排出能力,容易導致水中毒,尤其是有肝病、心力衰竭等人群。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成年男性喝水量應達到1700毫升,成年女性則為1500毫升。每天達到身體機能所需的水量即可。
相比喝水,飲茶能從不同方面去調養身體、促進健康。
2020年,《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喝茶能夠降低心腦血管患病風險及全因死亡發生風險,尤其對于長期堅持喝茶習慣的人群,獲益更為顯著。
2022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在《自然》子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喝茶與降低癡呆癥風險之間存在顯著關系。比起不喝茶的人,喝茶人群患癡呆癥的風險降低16%。
那喝茶是百利而無一害嗎?
事物總有利弊兩面。茶葉總體上有利身心健康,但長期喝茶也有可能會導致睡眠質量變差、便秘、加重心腎負擔等不利影響,不可忽視。
總而言之,無論是白開水還是茶葉,都能為人體提供所需成分,都是對抗疾病、維護健康的積極分子。因此,對于二者,取適量而飲即可,無需對比哪種方式更養生。
三、3種茶要少喝,真的很傷身
飲茶雖好,但并非所有茶都能為身體健康增值,記得避開以下3種茶,否則得不償失。
1、濃茶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陳紅指出,飲淡茶可以養生,飲濃茶則有損健康。
這是因為濃茶中茶多酚、咖啡堿等含量遠高于淡茶,長期飲用會刺激胃黏膜,引發胃部不適,影響消化。另外,濃茶中的咖啡堿還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繼而導致骨質疏松。因此,建議中老年人優先選擇淡茶。
2、燙茶
長期飲用燙茶,會增加患食道癌、胃癌的風險。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恕軍表示,食物的溫度對食管黏膜有很大影響:10℃~40℃最合適;50℃~60℃勉強能耐受;65℃以上,會造成燙傷。
因為人體食管和胃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黏膜,它們較為脆弱,對溫度的接受能力有限,茶的溫度如果超過65℃就會燙傷黏膜。建議喝茶前先晾一下,等茶的溫度為40℃左右時便可品嘗。
3、隔夜茶
盡量不要喝隔夜茶,泡了長時間的茶不僅口感更為口澀,營養物質也會大量流失,如若沒有密封放置,還會滋生細菌或病菌,對身體健康不利。
至于選擇喝茶還是喝水,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掌握正確的飲用方法,安全適量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