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經過去,而受到假期中環境變化、社交壓力、家庭問題或個人挑戰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可能會對即將新學期的到來感到焦慮、擔憂,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準備。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于麗萍介紹,學生可以通過自我調節、尋求親友支持等方式為開學做好心理準備。
假期中的哪些事情會讓學生不適應新學期?
生活規律紊亂:放假期間學生的生活規律可能會發生改變,在沒有明確的學校時間表的情況下,一些學生難以有效地管理時間,出現失眠、熬夜等作息問題,導致生物鐘混亂,進而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另外,學生可能還會養成與飲食和身體形象有關的不良習慣,如暴飲暴食或者刻意節食等。
家庭關系不和睦:假期中,與家人相處會成為一些學生的挑戰。假期里家人在一起的機會多,暴露的缺點也多,更容易發生矛盾,孩子也更容易出現逆反行為,包括拒絕合作,挑戰權威等。
自我身份認定及方向感的不安:有些學生可能在假期期間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向、學習目標等,進而心里不安。一些學生在回到家鄉或與家人相處時會面臨身份認同的問題,因此感到困惑或壓力。
數字依賴和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在假期,學生群體中容易發生對數字設備和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這會導致學生忽視其他重要的責任和活動,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過度的放松、娛樂:一些學生在假期期間過度放松、娛樂,徹底放飛自我,忽視學業,漠視責任,不履行應該承擔的責任,這些情況可能會引發后續的焦慮和擔憂。
社交隔離:假期期間,一些學生因為離開同學、朋友或校園環境,缺乏與同齡人的接觸、缺乏社交支持,所以感到孤獨。對于那些在校期間與同學建立了緊密聯系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
草率、沖動的想法和行為:假部分學生在假期期間做出沖動行為,做出沒有深思熟慮的決策,引發負面后果,進而產生后悔及其他不良情緒。
學生在開學前可能會有哪些情緒問題?
焦慮和壓力:一些學生因為假期計劃、家庭壓力、社交壓力或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不安,出現緊張、恐懼、失眠、甚至頭暈、心慌等軀體化癥狀表現;甚至越臨近開學表現得越明顯。
情緒容易波動:由于假期期間的各種變化,學生可能經歷情緒上的波動,包括高興、失落、興奮、憤怒等。家庭問題或社交隔離可能導致學生出現抑郁癥狀,如低落的情緒、食欲下降和消極思維等。臨近開學時候,有的學生聽到家長問是否做好家庭作業或者新學期計劃會煩躁易怒。
適應困難:假期里生活比較自由,睡到自然醒,有時夜里還玩個通宵。臨近開學,父母要求逐步養成生活作息規律,孩子覺得比較困難,很難從之前的散漫的家庭生活模式切換到學前有節奏得生活模式。有些學生甚至在能重新適應學習生活,導致學業荒廢及后續的一系列問題。部分學生可能采用消極的應對策略,如逃避問題、沉迷于娛樂活動,不敢面對挑戰和解決問題。
學生該如何為開學做好心理準備?
維護身心健康:平時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注重身體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飲食和運動習慣。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相互關聯,對學業有積極影響。
設定目標和積極期望:回顧上學期的經歷,了解自己在學業和生活中的成就和挑戰,確定新學期的個人目標。制定個人規劃,包括職業發展、興趣愛好和個人成長方面的目標,以便在新學期中有明確的方向。可以先設定一些小的、可行的目標,逐步實現,提升個人成就感和積極性。設定積極的期望,對新學期抱有樂觀態度,相信自己能夠應對挑戰,實現目標。
規劃好時間:制定合理的時間表(包括學習時間、休息時間和娛樂時間),以避免拖延和時間浪費。良好的時間規劃有助于避免學業的壓力和焦慮。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定期復習、及時完成作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逐漸建立早起的習慣,以便適應上課和學習的時間表。
社交準備: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結交新朋友,建立支持系統和增強社交技能。如果在假期中放松了社交活動,要逐漸調整回歸積極的社交狀態,與他人建立聯系,分享快樂和困擾。社交支持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是新生或轉校生,可以嘗試了解新的校園和社交環境。
培養心理彈性:即適應變化和面對困難的能力。學會處理挫折和困境,以更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強調自己的優勢和過去的成功經驗,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
整理學習空間:組織和清理學習空間,確保有一個安靜、整潔的環境,這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參與預備課程:如果有提供預備課程或介紹課程,可以參與,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習要求和校園生活。
學會有效應對壓力:學習放松技巧,如呼吸調節、冥想或漸進性肌肉松弛。這些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在面對壓力時冷靜下來;參與積極的娛樂活動,如運動、藝術、音樂等,幫助改善心情和緩解壓力。
建立支持系統:與朋友、家人或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建立一個良好的支持系統。與關系親近的人傾訴可以減輕心理壓力、減少孤獨感。如有可能,與家人溝通學習計劃,了解雙方的期望。家人的支持可以給學生在學業和生活中提供額外的幫助。
通過開學前的心理調整,學生可以做好準備,更加從容地面對新學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提升學業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