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為《熱辣滾燙》在春節檔的突出表現,“減肥”的話題屢次登上熱搜。順義婦兒醫院生殖調節科王貞娜介紹,因為減重不科學導致女性月經減少、閉經的病例屢見不鮮,而科學的減重方法不僅能帶來健康美麗的身材,還可以預防月經失調。
常見的減重誤區有哪些?
節食、大量運動或者吃減肥藥都是常見的減肥方式。然而,減肥的效果都不太理想:要么減重失敗直接放棄,要么減重短暫成功后又反彈,還有一部分人減重成功但出現了健康問題。在婦產科門診,減重后月經減少、閉經的病例屢見不鮮。
減重方法不當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
節食:人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取。
血液中的糖分負責為人體提供能量,如果進食量不足、長期饑餓,血糖過低時,大腦會接收到能量缺乏的信號,很多器官就無法正常運轉。
脂肪是合成體內激素的重要原料,體脂丟失過多過快,就很難維持雌激素的正常分泌,導致月經減少,甚至閉經。
蛋白質轉換成氨基酸后,起到更新和修復的作用,一旦缺乏,會出現皮膚起皺、頭發干枯、貧血、水腫、月經失調、肌肉流失等健康問題。當這些營養素長期缺乏時,機體首先是保障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的營養支持,而選擇降低或關閉相對“次要”的生理功能來維持生存,比如月經。
超負荷大量運動:有研究顯示,女性運動員閉經人數居多。因為過度運動會引起激素分泌失調,使月經量減少或延遲,甚至閉經。美國運動醫學會將經常運動的女性中出現飲食紊亂、閉經和骨質疏松癥三種癥狀相結合的現象,定義為“女運動員三聯征”。
長期吃各種減肥藥:市面上很多的減肥藥都伴隨著一些副作用,不同程度地影響女性的內分泌系統,不宜長期使用。
減重期間,女性經常會忽略月經的變化,直到出現閉經才開始重視。當體重恢復,月經也會慢慢恢復,但恢復時間因人而異,可能需要半年到1年,有的甚至更久。所以,體重可以很快減下來,但月經卻不能很快恢復正常。在月經沒有恢復正常期間,需要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療,以免導致子宮、卵巢等生殖器官萎縮。如果閉經時間長,還要關注骨密度,適量補充鈣及維生素D,預防骨量的流失。
減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明確肥胖的概念
1、通過體重指數(BMI,單位:千克/平方米)判斷是否肥胖。BMI大于24小于28為超重,大于等于28就屬于肥胖;
2.通過腰圍、腰臀比判斷是否存在中心型肥胖;
3.通過體脂率篩查BMI正常的隱性肥胖患者。
識別錯誤的減肥理念
1、不能只注重減輕體重,卻不關注體內成分的變化。有一種肥胖被稱為“肌肉減少性肥胖”,即肥胖與肌肉減少同時存在;
2、不能期望短期的快速減重。短期的快速減重,減的是水分和肌肉,而且容易出現脫發、月經紊亂、免疫力下降等伴隨癥狀。逐漸受到關注的“跌重性閉經”就是減重不當的后果之一,即體重下降超過標準體重的15%時出現的閉經,多見于年輕女性;
3、沒有一勞永逸的減重方法。實際上,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永久保持減重成果,只有舒適、簡單、易行的方式才可長久。
科學的減重方法有哪些?
制定規律的減重周期。不宜驟減,應循序漸進,例如每周體重減輕不要多于1千克,在每日能量需求基礎上,達到500—1000千卡的負平衡,這個負平衡可通過調整飲食和運動來完成。體重指數(BMI)超過28千克/平方米的肥胖患者,每周不超過1.5千克。減重達到標準后仍要控制熱量攝入與運動強度的平衡,避免反彈。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還應結合個體情況,專科門診咨詢。
明確減重目標。不要盲目制定減重100斤的目標。減肥者應根據個人情況,按照合理營養、均衡飲食、適度健身和鍛煉的宗旨,樹立正確的健康管理觀念,從小事做起,總結出適合自己可以長期堅持、簡單易行舒適的減重方式,但肥胖患者還需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減肥。
樹立健康美的觀念。建立正確的審美意識,不要因“病態美”而犧牲了“健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