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深入探討親子教育的文章。
作者以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告訴我們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成長。文章強調了不翻舊賬、允許孩子犯錯和用鼓勵代替抱怨的重要性,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勇氣和信念,從而在成長的道路上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篇文章對于所有父母來說都是一本必讀之作,它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曾在網上看到一則網友的求助帖:媽媽總愛翻舊賬,我該怎么辦?
她小時候曾從家里偷過一塊錢去買糖,后來被母親發現了。被教訓了幾番后,網友認錯,并保證以后不會再犯。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誰知媽媽卻時不時拿這件事出來翻舊賬。
有一次,弟弟偷了媽媽的東西拿去玩,媽媽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將目光投向她,開口就罵:“偷偷偷,你是小偷嗎?快說,藏哪兒了?”網友反駁說不是她偷的,可媽媽非但不信,反而不依不饒:“你小時候就偷過一塊錢,現在又要偷我的東西,你是小偷嗎?”
還有一次,弟弟拿了媽媽的西瓜霜在玩,恰好被她抓了個正著。可媽媽卻反過來痛罵她:“你偷東西也就算了,還嫁禍給你弟弟,白眼兒狼!”
網友崩潰發問:難道做過一次錯事就永遠不配得到信任了嗎?不停翻孩子的舊賬,其實是在孩子未愈合的傷口上反復撒鹽。
而最令孩子傷心的,莫過于所有的難聽話都出自最親近的媽媽之口。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但千萬別用“翻舊賬”的方式來批評孩子。
01
翻不過去的舊賬,
是傷害孩子最毒的藥
一位當老師的朋友,給我分享過一個故事:她有一個學生,原本成績不錯,但中考那年發揮失常,不幸落榜。他媽媽覺得丟了顏面,從此動不動就拿“中考失利”的事來挖苦他。
以至于后來,他每次考試都會緊張,而越緊張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媽媽就越翻“中考失利”的舊賬提醒他,嫌棄他一到考試就心態差。后來有一次高考模擬考,他因為一道大題的失誤,分數尤其難看,所以特別擔心媽媽又翻舊賬罵他。于是逼不得已,以前從來不撒謊的他偷偷用涂改液修改卷面分數,回家欺騙媽媽自己考了一個好分數。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養成了用謊言搪塞媽媽的習慣,從一個乖巧誠實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滿嘴謊話的孩子。甚至在一次考試中,因為作弊被抓,受到了學校的處分,最后連高考都沒有正常參加。后來,朋友一次外出,在餐廳遇見了這個孩子,他在餐廳做著服務生的工作,聲音小小的,整個人充滿著不自信。朋友感慨萬分。很多父母自以為不停地重復孩子的錯誤是為了警醒孩子,但實際上,孩子接收到的卻是來自父母的一次次否定和不信任。不禁想起簡·尼爾森博士說的一句話:
“我們究竟從哪里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概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事實上,曾有心理學家調查發現,不停翻舊賬會讓孩子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影響:
當父母總是把孩子定義成一個不好的形象,“懶”、“不努力”、“總犯錯”……他們就會不自覺地朝著被定義的形象靠攏,逐漸變成一個這樣的人。
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改變什么,還會增加孩子的負面心理,使孩子變得不自信或是逆反,甚至破罐子破摔。
一個沒信心、勇氣和信念的孩子,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遭遇的挫折,要比那些自信勇敢的孩子多得多,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克服,去戰勝,除了逃避,別無他法。
誰都做錯過事,誰都有自己的不想被人提起的難事,我們的孩子也一樣。那些永遠也翻不過去的舊賬,就是毒害孩子最毒的藥。
02
媽媽愛翻舊賬,
讓親子關系劍拔弩張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馬丁·泰徹曾提出過一個觀點:經常對孩子翻舊賬,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心態,還會讓孩子和父母的關系越發疏遠。成年人尚且不愿親近一個不斷數落自己以往不堪的人,更何況一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總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內心有多苦》里曾舉過一個案例:一個5歲的小女孩,不喜歡和父母交流,卻經常和一只玩具熊自說自話。后來,在心理醫生地開導下孩子終于吐露心聲:“因為,只有玩具熊不會罵我。”案例中的女孩一直在媽媽的否定聲中長大:
“你怎么總是一錯再錯?”
“上次就和你說過了,你怎么就是不聽?”
幼小的孩子無力還擊這些否定和指責,她能做的便只有否定她自己,逃避父母。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
舊賬翻地越多,越是不斷地揭露孩子的傷疤,讓他們更加自責和受傷。
那些反反復復被提起的舊賬,就像刀一樣,扎在孩子心上,扎碎了他們的心,也摧毀了母子情。
所以,為人父母,千萬別用翻舊賬的方式,把孩子越推越遠。
03
最好的家庭教育,
不比孩子的過去,只看孩子的未來
莎士比亞說:“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點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優秀的孩子,都是從犯錯當中成長起來的,勇于試錯的孩子,未來才會有更多可能。而那些明智的父母,從不會比較孩子的過去,而是著眼于孩子的未來。1. 允許孩子犯錯 前段時間,孫儷的一條微博,引發了數萬網友的點贊。原來,孫儷和兒子等等之間有個約定:周一到周五不能玩電子游戲。
但有一次,等等趁媽媽不在家,沒忍住,偷偷玩了一會兒。
忐忑不安的等等,最終向媽媽承認了錯誤。令人意外的是,孫儷知道后非但沒有責罵等等,反而因為兒子的誠實,獎勵他再玩20分鐘。網友們紛紛羨慕等等有個允許孩子犯錯的好媽媽!
的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沒有孩子不犯錯,每個孩子都是從跌跌撞撞中成長起來的。如果父母揪住孩子的錯處不放,喋喋不休地翻舊賬,只會讓孩子害怕犯錯,產生逃避和對抗情緒;相反,父母允許孩子犯錯,才能給孩子試錯的勇氣,并從錯誤中積累成長經驗。2. 批評孩子,就事論事,不翻舊賬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有哪些令你感動的教育方式?”
一位網友特別感謝了她的媽媽:
為了買一雙名牌鞋,她曾偷偷拿了家里800塊錢。被媽媽發現后,本以為會被媽媽貶低為小偷。可沒想到的是,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女兒,多少雙鞋都換不回來一個誠實的孩子,為了讓你明白誠實的重要性,我這次罰你把欠我的800元慢慢還給我。”過后,媽媽若無其事地給她準備了晚餐,又像往常一樣和她聊天,并且再沒主動提及過此事。
而她后來不僅通過努力把錢還給了媽媽,也因為媽媽的尊重,從此再沒動過偷竊的念頭。其實,孩子犯錯時,正是他們倍感羞愧和自責的時候,此時最反感的就是父母反復翻舊賬。動不動就翻舊賬的做法,不僅會給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還會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反面。真正懂得批評的家長,應該將著眼點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進缺點上,而不是揪著過去的缺點不放。
3. 用鼓勵代替抱怨和指責曾在書上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小男孩,在家玩籃球時不小心把媽媽珍貴的花瓶打碎了,因為害怕被媽媽責罵,于是急中生智,用膠水把幾個碎片粘了起來。被媽媽識破后,他又謊稱是一只貓從窗戶外面蹦了進來,打碎了花瓶。然而,媽媽聽后并沒有生氣,而是從冰箱里取出了三塊巧克力,對兒子說:
“第一塊,獎勵你有神奇的想象力,創造了一只會開窗戶的貓;
第二塊,獎勵你動手能力強,把花瓶粘得很牢固;
第三塊,媽媽要向你道歉,明明知道自己有個活潑好動的兒子,還把瓶子放在危險的地方。”
這位媽媽并沒有因為兒子撒謊而責罵他,而是看到了孩子犯錯行為背后潛在的成長意義,而小男孩也因為媽媽的鼓勵,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試錯、領悟、提高的螺旋式上升過程。為人父母,與其用抱怨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不如用鼓勵給孩子插上高飛的翅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一次次試錯過程中,有勇氣不斷更新自己,修復錯誤的航線,進而明確下一個人生目標和方向。
04
有句話說得好:每一個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跳舞。
一流的父母,從不做孩子喋喋不休的差評師,而是用愛和鼓勵,做那個給孩子托底的人。
點個“在看”,愿每個孩子都能在充滿愛的原生家庭里,靈魂充盈,心中無缺,為自己而活。
作者:海棠未雨
來源:媽媽抱團(ID:mmbaotuan),系媽媽抱團原創,媽媽的辛苦和幸福,我們都懂;媽媽們的成長交流平臺,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