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朋友做婦科B超發現有盆腔積液,對此非常緊張,擔心自己得了盆腔炎。順義婦兒醫院婦科石亞麗介紹,有盆腔積液并不一定是得了某種疾病,大多數盆腔積液都是生理性的;能夠引起盆腔積液的疾病有很多種,不一定是盆腔炎。
盆腔積液是什么?
盆腔積液是一種表現而不是一種疾病。當人體腹腔漏出液達到或者超過200毫升,這些漏出液會在臥躺狀態下積聚在腹膜腔最低處。此時,借助超聲,醫生可以觀察到此處凹陷內有一定深度的液體樣區域,這就是盆腔積液。
什么情況下的盆腔積液可能需要治療?
盆腔積液可分為生理性盆腔積液和病理性盆腔積液兩種。絕大多數盆腔積液都是生理性的,常在排卵期或經期出現,一般不引起癥狀,或者癥狀較輕。若B超提示積液深度小于3厘米,結合患者病史、月經期、排卵期以及伴隨癥狀(腹痛程度),可以排除病理性盆腔積液的可能,就不需要治療。切忌一發現有盆腔積液就亂用藥。
引起病理性盆腔積液的原因有很多種,需要針對引起盆腔積液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常見的婦科病因有盆腔炎、附件炎、宮外孕、黃體破裂、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非婦科病因有闌尾炎、其他盆腹腔臟器或血管破裂出血、腸穿孔、消化道腫瘤等,需醫生評估治療。
如果懷疑是盆腔積液,需要做哪些檢查?
當患者經檢查發現有盆腔積液,并且無法排除病理性盆腔積液可能,醫生就會根據患者的詳細病史、癥狀、體征以及輔助檢查的結果綜合判斷積液的性質。
常規檢查有以下幾種:
婦科檢查
檢查陰道及分泌物、宮頸、子宮體、附件及盆腔。觸診時宮頸舉痛、子宮和雙附件壓痛、白帶異常,可能提示盆腔炎。
血常規
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炎性病變,常見于盆腔炎。
婦科B超
檢查有無盆腔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畸形、盆腔內炎性腫塊或膿腫等,并可測量積液深度,是明確盆腔積液病因的有效方法。
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核磁共振(MRI)檢查
適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或盆腹腔腫瘤患者。CT檢查對明確病灶及盆腔侵犯、粘連范圍有重要診斷價值;
腫瘤標記物檢查
若由盆腔腫瘤導致盆腔積液,相關腫瘤標記物水平升高。
結核菌素試驗
若由生殖器結核導致盆腔積液,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腹腔穿刺
若積液較多且無法明確積液性質,可抽取積液檢驗以明確診斷。
腹腔鏡檢查
醫生可通過腹腔鏡觀察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并進行活檢,并可根據鏡檢情況確定病灶的臨床分期,進而指定治療方案。
病理性盆腔積液應該怎么治療?
若患者被確診為盆腔炎、盆腔膿腫,需用抗生素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同時需要保證營養充足、均衡。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手術治療,包括膿腫切開引流、患側附件切除、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闌尾切除等方式。
若患者被確診為異位妊娠、黃體破裂,可能需要急診手術治療。黃體囊腫破裂但生命體征平穩、血色素沒有動態下降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患者選擇手術、服用藥物、放置曼月樂環等治療措施長期綜合管理,以達到緩解癥狀、延緩復發、鞏固效果、促進生育的目的。
若患者有惡性腫瘤的可能,建議盡早手術,或者先采用放化療等手段減輕腫瘤負荷后再判斷是否能夠手術。
如何預防盆腔積液?
注意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忌飲酒,多喝水。
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每天清洗外陰,做到專盆專用。不要用肥皂水或者藥水清洗外陰、沖洗陰道,避免引發菌群失調,導致感染。經期、孕期及同房前后等特殊時期,要尤其注意個人衛生。
經期、有盆腔炎癥時避免性生活,經期避免勞累或劇烈活動,以減少經血逆流誘發的盆腔炎癥及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可能。
適量運動,提高免疫力。
進行人流、宮腔鏡等操作后,注意避孕、注意衛生,避免逆行感染。
出現腹痛、發熱等癥狀需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