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常見疾病,由感染、飲食、天氣等多方面因素引起,會對孩子的健康及生長發育、生活質量等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是需要高度重視的一類小兒常見癥狀。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彭伶俐介紹,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比較復雜,孩子如果出現腹瀉的情況需要盡早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誘發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小兒腹瀉的類型和臨床表現有哪些?
不同類型的小兒腹瀉在治療和護理管理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家長需要對此有基本的了解。
輕度腹瀉
患兒一般表現為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每天3—10次),大便呈現黃色或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有酸味,小部分患兒還伴隨出現惡心、嘔吐、低熱的情況。這類病癥大多是由進食不當、消化不良、著涼等引起的。
中重度腹瀉
患兒會出現排便頻繁(每天10次以上),且便中水分增多、呈黃色或黃綠色、有腥臭味,還會伴隨出現嘔吐、食欲低下、不規則低熱或高熱的情況。這類病癥大多是由細菌感染導致的。
生理性腹瀉
患兒主要表現為在喂奶后的24小時之內排便次數在5—10次左右,且大便松散、有奶塊或少量粘液,除上述癥狀外沒有其他方面的不良表現。這類病癥大多是因為患兒對新食物不適應、飲食不當。
小兒腹瀉如何進行預防和護理管理?
對孩子的身體情況和日常生活進行科學的護理管理,能實現對小兒腹瀉的有效預防。對小兒腹瀉的預防要從生活護理、飲食護理、衛生護理等多方面入手,為孩子健康成長和發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衛生護理
保證喂養的器皿(如奶瓶、奶鍋等)、食物以及食具、水杯等不被污染,可以用沸水煮30分鐘消毒。孩子的衣物要勤洗和勤曬,在清洗的時候需要單獨清洗,有條件的還可以殺菌處理。
飲食護理
孩子飲用的牛奶要煮沸,在冰箱內放置時間比較長的食物不能給孩子吃。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相對比較低,喂養不當很容易導致小兒腹瀉。日常喂養需要注意不能進食過多,一般要做到定時喂養;不能過早進食大量淀粉類、脂肪類的食品,也要注意不能突然更換食物種類,以防孩子出現消化功能紊亂的情況,進而引起小兒腹瀉。
生活護理
天氣突然變化也是引起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當孩子腹部受涼的時候,會進一步增強腸蠕動;天氣過熱則可能引起消化液分泌減少,孩子更容易出現口渴、吃奶過多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加重消化道負擔。這類問題都可能引起小兒腹瀉。因此,家長需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合理增減衣物,夏季需要給孩子及時補水,并做好防暑和降溫工作。如果因天氣突變而引發小兒腹瀉,家長們也不要過于擔心,通過飲食、飲水等的調整即可痊愈。
腹瀉孩子的護理
孩子腹瀉時,要及時補充液體(如水、米湯、胡蘿卜汁、口服補液鹽等),以防因大便次數多、水分丟失而引發脫水問題。
同時,家長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飲食。如果采用的是母乳喂養的方式則繼續母乳喂養,如果不是母乳喂養,則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換為腹瀉奶粉;對于六個月以上的孩子還可以喂蘋果湯(將蘋果洗凈切碎,加入0.9克左右的鹽、5克左右的糖、250毫升左右的水煎湯,分2到3次飲用,具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對于腹瀉孩子,家長還需要做好病情的觀察記錄工作,保持與醫生的良好溝通交流,以便合理調整治療和護理措施。
其他方面的護理
增強孩子的體質和環境適應能力,有助于預防各種疾病。孩子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驚嚇、精神過度緊張等不良精神刺激。家長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注意清洗孩子的屁股,使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并做到勤換洗,以防出現紅臀或尿路感染的情況。
小兒腹瀉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小兒腹瀉的預防要從護理管理入手,注意飲食和衛生。小兒腹瀉的治療則需要做到預防脫水、糾正脫水,在治療期間要保持繼續健康飲食和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