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家長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想要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愛、理解、尊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特別是當未成年的孩子哭泣時,家長有時束手無策。順義婦兒醫院精神心理科姜濤介紹,當孩子遇到困難哭泣時,家長需要陪著孩子并傾聽他的想法。哭泣是愈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孩子哭泣是為了排除所受到的傷害,有家長陪在身邊,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支持和關心。
當孩子哭起來,你準備傾聽他的時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確保安全
當孩子哭泣,首先檢查孩子的身體是否受到損傷,或者所處的環境是否有危險。如果發現有,家長需要保持冷靜處理,不要表現得慌張、不安,更不要哭泣、叫喊。
2.避免訓斥
孩子受到傷害哭泣后,避免提出忠告或者訓斥,因為孩子哭泣時聽不進去家長的忠告,甚至責怪的言語會進一步加深孩子受到到傷害。
3.肢體語言
靠近孩子予以輕撫以及目光接觸,能夠給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要溫和地鼓勵孩子看向家長,感受家長的目光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溫柔的觸摸、輕吻,都會將家長的關切傳遞給孩子。
4.鼓勵傾訴
鼓勵孩子把心中的煩惱告訴家長。等孩子宣泄出內心的不滿情緒,逐漸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嘗試尋找接觸問題的方法。
5.不做評論
不對孩子的情緒做評論。孩子出現糟糕的情緒時,他們的哭泣是試圖把這些不良情緒“哭掉”,一旦完成哭泣—傾訴的過程,孩子自己良好的判斷力和情緒就會得到恢復,家長不要過度地去強調。
6.適當休整
有時孩子哭泣傷心的時間比較長,甚至因為體力消耗需要休息,這時可以讓他睡上一覺,睡眠只是恢復過程中的一個間歇,并不意味著過程的結束。有些孩子悶悶不樂進入睡眠,醒后仍然不開心,但是需要給孩子一個休整的時間;通常,他睡一覺醒來又是個快樂充滿活力的孩子。
7.新的領悟
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痛快地哭泣后,會逐漸感到輕松,會感受到被愛、被關心,自身的領悟力也會提高,身心得到成長。
傾聽一個哭鬧的孩子本身并不復雜,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也需要足夠冷靜地處理。孩子的身心成長正是在這一過程逐漸完善的,孩子也會逐漸更加自信、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