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來了一個懷孕8周的患者,咳嗽、發熱、流涕2天,沒服用任何藥物。檢查后,患者的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結果呈陽性。她擔心孕期服藥對寶寶不安全,也擔心感冒久拖不愈,影響寶寶發育。我向她解釋了流感和發熱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也解釋了用藥的益處和風險,建議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和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
妊娠期遭遇普通感冒或流感并不少見,尤其在流感高發季。面對感冒,有些孕婦、家屬甚至醫生擔心用藥影響胎兒,盲目選擇“扛一扛”或“多喝熱水”來治療。但這樣做會帶來很大風險。妊娠期用藥的確應考慮藥物對母兒健康的影響,但疾病本身對母兒的影響就一定比用藥來得小嗎?今天我就來講一講甲型流感與妊娠。
孕婦感染甲流更危險
甲型流行性感冒(俗稱甲流)是由新型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是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分泌物等方式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以及氣溶膠,被污染的餐具、洗漱用品等方式傳播。雖然甲流病毒毒力不強且有自愈性,健康人群感染后癥狀輕微,但是甲流對高危人群的威脅是非常大的。高危人群包括: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妊娠婦女、免疫功能抑制者等。孕婦是甲流的高危人群,其發病率高、重癥發生率高、死亡率高,不管產科醫生、孕婦還是家屬都應高度重視。
妊娠期人體免疫功能會發生改變,細胞免疫功能降低,這種變化會使孕婦更容易感染流感。另外,隨著子宮越來越大,膈肌上升,血容量、心率和耗氧量增加,這些都會使孕婦的心臟負荷加重,呼吸系統代償能力下降。所以妊娠合并甲流的患者病情容易加重。報告顯示,感染甲流的孕婦需入院治療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4倍,發病嚴重程度及病死率都較普通人群顯著增高。感染甲流病毒的孕婦如果有肥胖、吸煙史、心臟病史、呼吸系統疾病史等,或處于孕晚期時,更要警惕發生重癥的可能。
病毒不會通過胎盤
一般來說,流感病毒不會通過胎盤導致母胎垂直傳播,但是孕婦感染甲流后的癥狀如發熱、缺氧、感染性休克會對胎兒產生影響。比如,早孕期發熱可能增加胎兒出現神經管缺陷的風險,早孕期流感病毒感染會增加胎兒唇腭裂、神經管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和流產的發生率。
所以,我們建議感染甲流病毒的早孕期女性一定要及時退熱治療、縮短發熱周期,降低新生兒缺陷的發生率。中晚孕期感染流感病毒會增加胎膜早破、早產、胎兒宮內生長受限、胎兒宮內窘迫甚至胎死宮內的發生率。這些情況與孕婦缺氧、呼吸功能衰竭導致胎兒缺氧有關。
孕婦能服用抗病毒藥物
感染甲流病毒的孕婦出現發熱、咽痛、流涕、咳嗽等癥狀時,應該使用退熱、鎮痛、止咳等藥物對癥治療,并盡早開始抗病毒藥物治療。
甲型流感病毒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都敏感。因此,它們是首選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最佳時期一般認為在出現癥狀的48小時內;發病超過48小時的孕婦也應盡快服用奧司他韋,以減輕病情的嚴重程度。
有人擔心服用藥物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目前研究認為,奧司他韋不會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如胎兒畸形、早產和低出生體重)。有研究追蹤了2128例孕婦使用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的結局,發現流產和早產發生率均未見增高,胎兒出生缺陷也與藥物無相關性。退熱治療對于感染甲流的孕婦也十分重要。在退熱藥物的選擇上,對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整個孕期,宜作為首選。
感染后如何母乳喂養
感染甲流的產婦分娩后應與新生兒暫時隔離,可采用擠乳的方式喂養,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的風險。
在產婦服用抗病毒藥物48小時后,不使用退燒藥24小時無發熱,無咳嗽、咳痰癥狀時,可直接進行母乳喂養。在發病后7天之內,或癥狀好轉24小時內,母親哺乳都應戴好口罩。
妊娠期也能接種流感疫苗
疫苗是預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線。孕婦在孕期的任一階段均可接種滅活流感疫苗,且安全有效。
研究顯示,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后,出現發熱性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下降34%,且轉運到臍帶血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母親的流感抗體可以保護胎兒直到出生后6個月。
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會出現輕微反應,如接種部位出現脹痛,少數人會出現發熱、乏力等癥狀。體溫超過38.5度,口服退燒藥無效時,需就醫檢查。
以下情況不宜接種疫苗:對雞蛋或疫苗中成分過敏,或過敏體質者;處于疾病急性發作期,如發熱、感染等,可待愈后再接種;患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其他重癥疾病;疫苗說明書中明確列出的禁忌證等。
文: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馬珂
編輯:穆薪宇楊真宇
校對:管仲瑤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