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經常聽到高血壓的說法,但是卻并不確定到底血壓到達什么狀態才能稱之為高血壓。實際上,對于成年人來說,收縮壓應為90~139mmHg,舒張壓應為60~89mmHg。
所以如果出現血壓值多次高于正常值,即收縮壓大于140mmHg和(或)舒張壓大于90mmHg的情況,則可視作高血壓。
血壓過高,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除了會出現頭痛、耳鳴、心悸等癥狀外,還可能會引發冠心病、心梗、腦梗、腎臟衰竭等非常嚴重的人體疾病。
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的日常監測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人體的血壓值是會不斷發生波動的,那么在什么時間段測量血壓才能得到比較科學的數據呢?
一般情況下,人體每一天會有兩個血壓高峰期,即早上6點~10點和下午4點~6點。所以想要監測血壓狀況,這兩個時間段是需要進行血壓測量的。
此外,可以在其他時間段再選擇1-2個時間點進行血壓測量,每次測量時可以多測幾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此外,在測量血壓時,一定要盡量維持舒緩平靜的心情,并且應提前將尿液排空,這樣得到的血壓測量值才會比較準確。
那么除了需要及時監測血壓之外,高血壓患者還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
1、遵從醫囑服用降壓藥
關于高血壓的治療,側重點一直都集中在對血壓進行合理的控制上,以減少血壓大幅升高的狀況。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是第一要務。
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只有當血壓過高時才需要服用降壓,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控制血壓的目的就在于防止血壓過高引發其他急癥,如果等到血壓已經升高時再去降壓,身體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損傷,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此外,對于降壓藥的治療效果一定要相信醫生的選擇,因為每個人的具體病情不同,所適用的降壓藥也是不一樣的。并且降壓藥對于血壓的控制是長期性、平緩性的,血壓急劇降低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所以患者千萬不要胡亂擔憂藥效而私自加大藥量或者是更換藥物。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想要控制好血壓,僅僅依靠降壓藥是不能取得最理想效果的,一定要將藥物治療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
如果生活習慣極度不健康,即使按時服藥,也還是可能會出現血壓波動,如經常生氣發怒、長期抽煙酗酒、經常熬夜,大量食用高油、高糖類食物,這些習慣都會對高血壓患者的身體造成極大危害。
血壓問題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對于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可能經常都會發生血壓問題,并且不僅血壓過高會對身體造成損傷,血壓過低同樣也會帶來很多危害,如頭暈、胸悶、心慌、四肢無力,時間長了,對身體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暈厥和休克。
所以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多關注血壓健康,最好是能養成經常檢測血壓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