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了腳竟會導致危及生命的肺栓塞,深靜脈血栓這顆潛伏在體內的“定時炸彈”怎么防?今年“全國血栓防治宣傳月” 活動口號是 “栓不住,動起來”,北京朝陽醫院楊媛華教授和張望德教授在接受搜狐健康專訪時指出,各年齡層患者都有血栓發病風險,積極加強血栓防治,應從醫生與患者雙方面入手。
受訪專家:
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楊媛華教授
北京朝陽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望德教授
靜脈血栓栓塞癥存在致死風險
靜脈血栓,臨床科學用語是靜脈血栓栓塞癥,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兩種類型,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靜脈內形成的血凝塊,后者是腿部深靜脈血栓脫落,隨血流到達肺部阻塞血管,屬于一種疾病的不同時期。深靜脈血栓發病隱匿,如果不能及早發現和治療,血凝塊可能脫落并轉移至肺部形成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非常兇險,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還有一個危害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可導致心功能衰竭,患者最終因右心衰竭死亡。
另外,靜脈血栓得不到及時治療,在腿部也可以形成靜脈曲張和靜脈潰瘍,也就是老爛腿。
靜脈血栓并非與年輕人隔絕,冬季是高發期
老年人、心腦血管病人是靜脈血栓栓塞高發人群,但并非與年輕人隔絕,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久坐、長時間開車、生活不規律,再加上一些疾病情況或遺傳性易栓癥,進一步增加了血栓發生的風險。
每年冬季是血栓疾病高發季。此時人體血流速度減慢,老人們不愛出門,在家打牌、打麻將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腿漲胸悶;年輕人一放假就要玩游戲玩一整天,也會出現類似癥狀。冬季是返鄉高峰期,人們長途旅行,長期坐在位子上不活動,也容易形成血栓。
前幾年,一名年輕女性崴腳臥床導致肺栓塞的案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這個案例中,患者骨傷帶來的血管損傷、血液瘀滯以及石膏固定不能活動等,都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因此,長期住院患者包括腫瘤活動期患者,有過肝臟疾病,骨折等手術患者,即使沒有特殊癥狀,都要做超聲等系列檢查,排除血栓風險。
深靜脈血栓可防可治
預防血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動起來”。伏案工作、打游戲、打麻將的人,每隔一段時間站起來走一走,長途旅行坐車時多做一些勾腳、繃腿的動作,肌肉反復的緊張放松加速血液循環,都可有效預防血栓。
對于住院患者或其他高危人群,可以使用機械預防和藥物預防。我們最熟悉的機械預防手段就是“醫用彈力襪”,與女士塑形襪不一樣,彈力襪有壓力梯度設計,踝部壓力最大,壓力逐漸向上降低,促進血液回流;住院患者還可使用間歇充氣壓縮泵、足底靜脈泵等設備,加速血液回流。
藥物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血栓形成,最常用的是肝素和口服抗凝藥。肝素需要靜脈注射,很不方便;一些傳統口服抗凝藥治療范圍較窄,稍多用一些就存在出血風險,需要定期監測;在服藥過程中還有如禁食綠葉蔬菜等多種食物禁忌,讓患者難以適從。近年來,如利伐沙班等新型抗凝藥的應用給患者提供不少便利,它的劑量是固定的,副作用較少,也沒有食物禁忌,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和依從性。
當然,安全便利只是相對的,抗凝藥在醫生指導下足量服用并調整用量是安全的,但患者任意調整用量、吃吃停停,仍會出現一些并發癥風險。手術臥床患者可能用藥幾個月就可以減藥停藥;但活動性腫瘤患者,或其他高凝風險疾病患者,很可能需要長期用藥治療,一定要遵循醫囑服藥,不要任意停藥。
北京朝陽醫院如何“狠抓”深靜脈血栓預防
住院患者是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但呼吸科和血管外科等重點病房血栓疾病的發生率較低,反而在婦產科、泌尿外科、骨科以及腫瘤內科等病房經常出現。由此可見,當前的治療手段很有效,但廣大臨床醫生的預防意識往往不足。
為了最大化降低住院患者血栓發作風險,北京朝陽醫院專門成立了“血栓防治管理委員會”,把醫生和護士管理起來,要求對內科、外科患者,包括患者手術前后都要做深靜脈血栓及出血風險評分,高風險患者啟用機械或藥物手段預防,做好管理日志。
在病房管理過程中,醫生護士也要向患者宣教血栓的危害,包括宣傳冊、展板和視頻等,教會患者如何通過有限的運動減少血栓風險。當患者充分了解風險后,配合度也就上來了。
北京朝陽醫院管理人員會在周例會和月度會議時,評估各個科室的血栓防治工作水平,出現典型血栓病例,需全院人員學習,吸取經驗教訓。醫務處平時也會狠抓血栓防治質控工作,例如通過機器自動化抓取案例,評估患者血栓風險以及預防措施的有效性,促進全院防治水平的同質化。
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同意開展加強肺栓塞和醫院內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治能力建設項目的函》,此后,我國各級醫院的院內血栓管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個省陸續成立了血栓防治聯盟,由牽頭醫院帶動多家醫院,乃至帶動整個省做好血栓防治工作。
一家醫院一旦把血栓防治作為重點工作去抓,往往會發現在初期血栓發病率有了明顯的上升,這正是潛在風險患者被發現的結果;在醫院加強管理一兩年后,血栓發病率將降到比初始更低,這是防治水平提升的表現。
專家補充,出院不是血栓防治的終點,對于出院時風險仍然較高的患者,還要把藥物治療及運動管理延伸至院外,做好隨訪工作。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可穿戴設備記錄,人工智能管理,社區醫院合作等,做好全方位的血栓風險管理,讓患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