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牽頭、全國21個省區市總計67家分中心參與完成的“血塞通軟膠囊(阿理療法)治療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PANDA研究)”結果在《JAMA Network Open》發表,為腦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 ??為進一步詮釋該項研究對臨床的意義,“阿理療法”創建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曉波教授就該研究的背景、意義及啟示做出解讀,為中醫藥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 ??挖掘中西藥并用治療慢病的更大價值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慢病問題愈發嚴峻,包括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腫瘤等,占用了大量醫療資源。 ??孫曉波指出,在重大慢病治療中,中成藥或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療法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部分特殊情況下,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據孫曉波介紹,“阿理療法”共入組307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歷時5年完成。研究結果顯示,對于缺血性卒中發病后14天以內的患者,在基于指南的標準治療基礎上(含阿司匹林用藥),加用三七總皂苷,臨床結局指標顯示,和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療效高于單用西藥,且不增加不良反應。 ??孫曉波認為,這是目前國內按國際標準嚴格質控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合用高質量循證研究的典型案例,為未來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合用開展系統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范式。 ??“這項研究為腦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為廣大的西醫同道了解和認識中醫藥的臨床價值及未來應用中藥提供了依據,為中醫藥國際化走出了堅實的一步,為中國的腦卒中二級預防提供了新的循證證據,為打造現代化中藥大品種奠定了科學基礎,也為傳統中成藥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參考。”他說。 ??深耕三七研究 補充西藥療效 ??據介紹,三七是運用廣泛的中藥大品種,與人參、西洋參同屬五加科人參屬藥用植物,臨床功效主要是活血定痛。古書記載,三七是外科“圣藥”,多用于跌打損傷。 ??70年代,有研究團隊發現三七在血液系統、心腦血管疾病領域具有新的臨床價值,80年代末孫曉波也開始了對三七的研究。“經過長期研究,我們發現三七除臨床外用,還可應用于血瘀相關疾病,相關基礎研究也發現了其有效成分和初步的作用機制。”孫曉波說。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現三七主要成分是皂苷類,另外還有多糖、氨基酸、揮發油等有效成分。孫曉波介紹說,目前應用最多的是三七總皂苷,三七的臨床應用可以補充目前西醫用藥基礎上還未被滿足的需求。 ??“研究發現,三七總皂苷與阿司匹林合用的‘阿理療法’,可緩解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他說,近期研究發現,三七制劑在治療腦小血管疾病、血管性癡呆、動脈硬化、PCI術后保護、糖尿病血管性合并并發癥等方面具有治療潛力。 ??孫曉波表示,未來,三七會在更廣泛的領域,尤其是以糖脂代謝紊亂所致的血管性疾病為主的慢病領域,發揮更大的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三七雖然有非常廣闊的價值和發展前景,但在產業化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難點待突破。 ??他進一步指出,三七面臨種植資源退化、連作/輪作障礙、產業發展等難題,應圍繞市場需求,開發迭代創新產品,來滿足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科技賦能、資本助力,發揮需求端紐帶作用,從而能夠更加系統化、規范化,更聚焦、更深入、更有序地對產品進行研發,以促進產品迭代升級,不斷滿足人民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