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肥胖遇上“秋悲”
秋高氣爽,美麗的秋景讓人心曠神怡,但秋天同時也是蕭瑟悲涼的季節(jié),“萬里悲秋常作客”、“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常常讓人傷感,秋季也確實有個特有的疾病——秋季抑郁癥。
秋季抑郁癥又名“秋悲”,俗稱“悲秋綜合征”,是一種季節(jié)性心理疾病。秋季是抑郁癥的高發(fā)季節(jié),尤其是當晝夜溫差加大,氣溫越來越低,景象越來越蕭條之時,更容易發(fā)生秋季抑郁癥。
秋季抑郁的主要表現(xiàn)為:心情不佳,認為生活沒有意思,高興不起來;較為嚴重的則出現(xiàn)焦慮癥狀,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精力缺乏、自我評價低、精神遲滯等。
值得注意的是,秋季抑郁癥還會伴有睡眠增多、食欲增強及體重增加等不典型癥狀。當肥胖遇上“秋悲”會怎樣?顯而易見,會進入肥胖與抑郁的循環(huán)怪圈。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與抑郁有著聯(lián)系,特別是在較年輕者和女性中。
為什么肥胖人群有更高的抑郁癥風險?有研究表明,這是一個雙向過程(見圖1),壓力可導致抑郁和肥胖,肥胖和抑郁促炎細胞因子增加,抑郁可使壓力增加,這種惡性循環(huán)使得肥胖和抑郁相互影響。這兩種病癥還受到很多相同的風險因素的影響,如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愛運動,睡眠紊亂等。
圖1 惡性循環(huán)( 摘自《Nature Portfolio》)
秋季抑郁癥可歸屬于中醫(yī)學“郁證”范疇,其病機常為氣機郁滯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聚濕成痰,這也是肥胖發(fā)生的原因之一。中醫(yī)認為,肥胖多由陽氣虛衰、痰濕偏盛所致。痰郁、濕郁是導致郁證的常見實邪,而心、脾、腎陽氣虛衰也是導致郁證的原因,故兩者相互影響。
那么肥胖者在秋季怎么避免“秋悲”呢?先來看看中醫(yī)的養(yǎng)生之道。
《黃帝內經(jīng)》寫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 秋天天氣清肅,其風緊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凈,這個季節(jié)應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安寧,更重要的是心態(tài)平靜,培養(yǎng)樂觀情緒。
“未病先防”,肥胖者應注重身心并調,從情志、起居、飲食等方面著手,預防“秋悲”的發(fā)生。可經(jīng)常和家人、朋友來往,不要自卑、自責,要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注意勞逸結合,按時作息,不熬夜,適量增加戶外運動,改變生活方式,轉移精神壓力;合理膳食,可多食用香蕉、葡萄柚、龍眼、南瓜、馬鈴薯、雞肉、玉米、燕麥等有改善心情、增強愉悅感的食物。
“既病防變”,若肥胖者已出現(xiàn)“秋悲”癥狀,可以通過按揉百會、四神聰、印堂等穴,緩解焦慮、抑郁的情緒;也可采用經(jīng)絡刮痧,以全頭、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為主,活血通絡、安神定志;還可選擇磁石、龍骨研末,加適量合歡花、菊花、決明子等制成藥枕以解郁安神。需要強調一下,如果通過自我調理癥狀仍無改善,需及時就醫(yī),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