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醫院的產床嗎?近日,一位江蘇產婦隨手拍下產床的視頻,在社交平臺引起廣大網友關注和討論。視頻中,產床扶手上面全是產婦的抓痕,視頻時長僅有10秒,下方卻有近20萬女性留言,訴說著生產的不易。
▲江蘇產婦隨手拍下了產床上的抓痕
10月11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分別采訪了一名00后、90后寶媽,和一名正在實習的產科女醫生,聽她們分享生娃的經歷,分析許多女性恐懼生育背后的原因。
00后寶媽分享
最害怕生育過程中遇到危險
00后的蕾蕾現在是一名新娘化妝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看著孩子嬉戲打鬧,她覺得很幸福,但一回憶起初次生產的情景,她表示:“只能用‘撕心裂肺’來形容。”
▲女性網友分享生育經歷
蕾蕾小時候身體虛弱,經常打針,去醫院成了她最害怕的事情。生第一個孩子時,她是在晚上七八點鐘感覺到肚子疼,于是便在家人的陪伴下去了醫院,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孩子才出生。
“躺在產床上十幾個小時,宮縮時特別疼,要全身用力才能讓宮口開大,我就抓著床單、被子借力。”蕾蕾說,當時需要輸液,護士剛把吊針扎好,由于太過用力,針頭從手背上被彈了出來,護士不得不再找血管重新扎。
蕾蕾告訴記者,懷孕期間,她特別期待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長的像媽媽還是像爸爸。但是,進了產房里后,她剩下的只有恐懼,害怕生孩子期間遇到危險。孩子終于生出來了,如釋重負,她連喘氣都覺得累。
90后寶媽分享
孩子出生后開心向家人報喜
唐女士今年28歲,有個三歲的女兒,現在女兒在老家,她和愛人一起在南京奮斗。她說:“當時我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單身或在戀愛,我就步入了婚姻生活,得知自己懷孕的消息,我心里是排斥的,一時接受不了。”孩子在肚子里慢慢長大,唐女士感受到了孩子隔著肚皮跟她互動,再加上自己一直在調整心態,她這才接受了自己即將當母親的事實。
“由于待產等了很長時間,還得忍受宮縮的疼痛,等到被推進產房時,我已經放平了心態,一切順其自然吧。”唐女士說,她特別怕疼,便打了無痛,生產過程總共用了四五個小時。見到孩子后,特別激動和開心,她拿起手機給家人、朋友報喜。
唐女士告訴記者,生完孩子后,她覺得自己長大了、成熟了,深感肩上擔負著更大的責任,她和愛人一起努力,去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同時,孩子的出生,帶給她很多甜蜜和幸福。
產科實習醫生
應給予產婦更多的愛與理解
如今,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人在社交平臺分享生育相關內容,受制于平臺的算法推薦,不少女生經常刷到生育相關話題,了解到生育的真相,販賣生育焦慮。
徐女士今年26歲,是一名婦產科專業的專碩研究生,現在在蕪湖一家三甲醫院實習,最近剛通過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她表示,與網絡傳播的生育畫面相比,現實中看到的更讓人驚心動魄。從研一開始,徐女士跟隨帶教老師在婦科、產科、生殖科輪轉學習,在產科學習的三個月時間里,她參與和見證了100多名新生兒出生。
今年年初,她與相戀3年的男友步入婚姻殿堂,隨之而來的,就是長輩們的催生,但是她并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徐女士說:“每天在醫院里實習,我見到過孕婦因為懷孕體重增加、孕吐嚴重,被迫辭職,患重度抑郁癥焦慮癥的;見過產婦試產失敗轉緊急剖宮產,遭兩次罪的;見過產婦胎位不正導致先兆子宮破裂的……知道的越多,就越害怕。”
徐女士認為,網絡平臺讓大家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生育,也更有利于人們理性看待生育問題。“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雖然生產的過程比較痛苦,但生命誕生的那一刻,準媽媽都是激動的。”最后,徐女士呼吁,應該多給予產婦關心、理解、支持和幫助,讓她們在成為母親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