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河南信陽9歲男孩在龜山湖景區走失,網友發尋人啟事稱,其有自閉癥不會與人交流,身穿橙黑雙色外套、藍色牛仔褲、灰白運動鞋、戴灰色鴨舌帽。
走失男童 視頻截圖
8日,孩子父親李先生表示,當日下午3點12分他消失在監控盲區,當時一直和孩子在一起,一眨眼他就走岔了。李先生稱,并非第一次帶孩子來龜山湖,他有自閉癥不會與陌生人交流,可能是被人帶走了。尤店社區民警稱,正在開展地毯式搜索。
中秋國慶假期,類似孩子走失的事情已發生多起。假日家長帶娃出游要注意,假期莫當“忘崽”爸媽。
10月4日,一名4歲女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南匯新城海灘走失,此消息引發網友關注。10月6日下午,浦東警方發布警情通報稱,民警在圖像中的近百人里發現了疑似女童的身影,其在原地等候約10分鐘后,向海邊走去,在海邊摔倒后消失在海浪中。7日晚,女童爸爸回應稱,目前仍在搜索中且暫無新的線索。
走失女童 圖據女孩家人社交賬號
此外,9月29日,民警在廣州花都馬嶺植物園燈光節會場發現一名走失小孩。民警立即上前詢問小孩情況,得知小孩與家人走失。民警聯系馬嶺植物園工作人員,利用廣播的方式幫其尋找家人。小孩家人聽到廣播后立刻趕來,接回小孩。
節日出游,公共場所人流量較大,環境嘈雜,加上小孩好動,稍不注意就容易走丟。如何預防孩子走失?孩子丟了家長第一時間怎么辦?孩子身邊還有哪些常見安全隱患需要注意?一起來看看。
如何預防孩子走失?
1、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或店鋪里。
2、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或帶走;無暇照顧孩子時,把孩子交給可信賴的親朋好友。
3、帶孩子外出時,不要帶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帶孩子在馬路上行走時,應與孩子牽行。
4、教會孩子背誦家庭電話號碼、所住城市和小區名、家庭成員的名字,給孩子佩戴有家庭相關信息的物品,教會孩子遇事打110電話求助。
5、教育孩子一旦在商場、超市、公園等公共場所與父母走失,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員。
6、對表達能力有限、患病的孩子,應在衣袋內放置寫有基本情況、家人聯系方式、主要病癥處理方法等內容的卡片,便于警方或好心人給予幫助。
孩子丟了家長第一時間怎么辦?
1、無需等24小時,立即報警。孩子走失后的24小時是黃金尋找期。發現孩子失蹤或走失時,家長應該立即撥打110報警,不需要等24小時。在警方通過沿街摸排、調取視頻、阻截逃離通道等專業手段進行調查尋找的同時,家長可以召集親友,積極尋找。
2、廣播尋人。如果是在公園、游樂園、商場等人員密集的場所走失,應該及時采取向工作人員要求“廣播尋人”等措施。廣播時,一定要講清楚孩子的特征。
3、十人四追法。母親原地不動、父親發動親友10人向四個方向尋找。搜尋分成粗細兩層,粗的搜尋就是在2公里以內,4人分別沿著4個方向大路趕快去追;細的搜尋就是在2公里之內,4人到主要的火車站、汽車站去找。若孩子被拐,不法分子把小孩抱走后,會火速趕往火車站、汽車站,要爭時間搶速度,趕在不法分子搭乘火車或汽車之前攔住;另外兩人一個去報警,一個人留在家里,因為小孩隨時可能自己回家。
4、采樣入庫。報警、多方尋找后,如果仍然無法及時找回失蹤兒童,要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血樣或生物樣本采集,經DNA檢驗后將數據錄入全國打拐DNA數據庫。
孩子身邊有哪些常見安全隱患?
1、交通意外。車禍已成為兒童安全隱患的首位原因,事故發生率上升極快。5~9歲兒童易發生步行交通事故,事故后果多見頭外傷、骨折、內臟出血、休克和死亡。
2、意外窒息。意外窒息多發于5歲以下兒童,吸入異物是其主要原因。異物種類繁多,如花生米、果凍、玩具零件甚至鐵釘、硬幣等。此外,也有因被子蓋住嬰兒面部或因極度疲勞喂奶時乳房堵住嬰兒口鼻而導致窒息死亡。
3、意外跌落。隨著高層樓房逐年增多,陽臺、門窗和樓梯缺乏針對兒童的保護裝置,兒童墜落事故的發生驟增。孩子好奇心強,喜歡爬高,或有的家長外出將其反鎖家中,孩子爬陽臺或窗口翻出造成墜落。
4、燒傷燙傷。引起燒傷燙傷的因素比較多,常見的因素主要有熱性物質、火焰、電燒傷等。而由于1-4歲兒童剛剛學會走路,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一旦家長疏于看護,就很容易導致受傷。
5、溺水。溺水發生的容器、地點五花八門,臉盆水缸、浴池、游泳池、江河等都可惹禍。在水缸、浴池溺死的多為0-4歲兒童,在水渠、池塘或水庫中溺水的多為5~9歲兒童,游泳溺水多為10~14歲兒童。
6、誤服藥物。誤服藥物以0~4歲兒童為主,毒物有氟乙酰胺類劇毒鼠藥、有機磷農藥等,此外還有汽油、油漆等。
總而言之,外出時,家長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日常生活中,孩子安全無小事,千萬別因大人的一時大意,悔恨終生。 ( 話題主持 | 記者 鄭宗敏 責編 | 陳婉允 )
(參考資料:九派新聞、紅星新聞、中國新聞網、河北新聞網、廣州日報、涼山日報、上游新聞等)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