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許多挑戰和壓力,其中不容忽視的一種是精神疾病,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情感、思維和行為。社會越來越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如何識別它們,因此,了解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常見癥狀和干預方法也非常重要。
孩子能量不足、情緒低落,是抑郁了嗎?
抑郁癥是大家熟知的精神疾病之一,這些常見的癥狀可以幫助家長及時辨別孩子的情況。
情緒低落:持續的、無法解釋的情緒低落,感覺沮喪、悲傷或空虛。
興趣減退:對平常喜歡的活動或愛好失去興趣,喪失對生活的熱情。
集中力下降: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出決策。
能量不足:感覺疲勞、乏力,即使在休息后也難以恢復精力。
睡眠問題:可能出現失眠或過度睡眠,睡眠質量下降。
食欲變化:可能出現食欲不振或過度進食,導致體重波動。
自我價值感下降:自我評價偏低,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沒有意義。
自殺念頭:出現對死亡或自殺的念頭,或者進行自殘行為。
孩子社恐、心悸、肌肉緊張,是焦慮癥了嗎?
每個人都可能體驗到焦慮帶來的不適感,如胃部不適、緊張性頭痛,或是手心出汗、咬指甲等。具體來看,焦慮癥可能存在以下7種癥狀。
過度擔心:持續和無法控制的擔憂,沒有明顯的觸發原因也會緊張。
身體不適:可能出現頭痛、胃痛、肌肉緊張、心悸等生理上的不適。
睡眠問題:可能出現入睡困難、睡眠淺或頻繁醒來。
疑慮與自我懷疑:對自己和他人的表現產生過度的懷疑和自我質疑。
回避:可能回避可能引起焦慮的情境或活動,以避免不適感。
心理恐懼:可能出現對特定事物、情境或社交場合的恐懼感。
注意力集中困難: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
孩子丟三落四、坐立難安,是多動癥了嗎?
多動癥,醫學術語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發育障礙,起病于童年期,影響可延續至成年,主要癥狀是是以下三點,它們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并存。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持久、容易分心,難以維持在一個任務上。常常出現犯錯誤、忘記事情、丟失物品等問題。
多動:靜坐困難,常常在不適當的時候躁動、翻動。這種多動并不是由于外部刺激而產生的,而是自發性的。
沖動:行為沖動,難以控制沖動行為,如不能耐心等待、插話、難以按規定順序做事。
孩子情緒過山車,是雙相情感障礙了嗎?
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是指在青少年時期出現的情緒極端波動障礙,其癥狀類似于成年人的雙相情感障礙。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的癥狀與成年人類似,但可能表現出一些特定的差異。
躁狂期:感覺異常興奮和高漲,可能會出現自大和自信心過度。孩子可能出現語言冗長、思維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并有沖動的行為,可能導致沖動的決策和危險行為。睡眠需求也減少,可能出現失眠。
抑郁期:感到極度悲痛和絕望,思維變得遲緩,注意力無法集中,這可能導致孩子學業成績下降。同時,還會對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和快樂,睡眠和食欲也發生了變化,可能出現難以入睡或過度睡眠。
情緒波動: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的情緒波動可能非常劇烈,從極度的興奮到深度的絕望。
社交、學業出現問題: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可能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沖突和困擾。由于情緒波動和注意力問題,可能在學習和學業上會遇到困難。
破解青少年精神困擾:情感支持與專業幫助應雙重并行
對于孩子相關疾病的干預,理解和支持是護理的基石。家人和朋友應該積極傾聽患者的感受和情緒,不要貶低或忽視他們的感受,展現出關心和理解。家人、朋友、學校應該了解疾病對應的特點和護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支持患者,同時也要保護患者的隱私和尊嚴。盡量避免讓患者接觸負面刺激,如暴力內容、負面新聞等。確?;颊哂幸粋€安全的空間,可以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感受和情緒,而不會受到評判或責備。親友可適度鼓勵他們參與社交活動,與親友保持聯系,有助于緩解孤獨感和增強情感支持。
幫助患者建立規律的日常生活不容忽視。包括良好的作息時間、飲食習慣和鍛煉計劃。規律的生活可以有助于穩定情緒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鼓勵患者參與一些積極的活動,如體育鍛煉、藝術創作、志愿活動等,有助于釋放情緒和提升心情。積極的護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家人、學校和醫療機構應該持續關注患者的情況,隨時調整護理計劃以適應患者的需求。并要讓他們有限地使用社交媒體,避免沉迷于虛擬世界。此外,家人和社會應該積極預防藥物和酒精濫用問題。
及早尋求專業心理健康醫生的幫助也至關重要。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式,專業醫生可以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并學會有效地管理負面情緒,如通過冥想、深呼吸等。藥物治療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并定期監督和調整劑量。認知行為療法(CBT)、插圖治療、行為療法是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可幫助患者學會應對情緒波動和情緒管理技巧,并讓青少年掌握更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改善他們的注意力和注意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