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許多疾病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在婦科門診有一些患者因下腹墜脹痛及腰骶部酸痛而前來就診。這些患者常常由于長時間不適,看過不少醫生,做過不少檢查,都沒有發現器質性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可以考慮是慢性盆腔痛。那什么是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痛到底能否治療呢?
這些部位疼與它相關
慢性盆腔痛是一種復雜的疾病,涉及身體、心理的診斷和治療。歐洲泌尿協會將慢性盆腔痛定義為骨盆及骨盆周圍組織器官持續6個月以上的疼痛,導致機體器官功能異常,極大影響生活質量,需要進行藥物或者手術治療的一組綜合征。
從廣義來說,臍部以下至大腿以上區域的疼痛都可能與盆腔痛相關。慢性盆腔痛會明顯影響女性的日常生活,很多女性伴有性交疼痛,而幾乎一半患有慢性盆腔痛的女性有時會感到情緒悲傷、沮喪或者焦慮。
慢性盆腔痛的發病機制十分的復雜,引起慢性盆腔痛的病因也非常復雜,可能來源于泌尿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及精神心理等方面。
物理治療是有效方式
物理治療是解決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方式,《慢性盆腔疼痛診療指南(2020)》推薦進行盆底物理治療、性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以控制慢性盆腔疼痛和性交疼痛的肌筋膜和心理社會原因以及其相關結果。被動性物理治療也稱之為物理因子治療,包括手法按摩、電刺激、磁刺激等等。
1.手法按摩:按摩是中國古老的醫療方法之一,可以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淋巴回流加速,促進炎性介質的吸收,減輕盆底肌肉、骨骼周圍的無菌性炎癥和水腫。同時松解痙攣的肌肉,使其恢復正常的血運,恢復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2.電刺激療法:在針對慢性盆腔痛的治療中,較高頻率的止痛電流,可以阻斷疼痛信號的傳導。較低頻率的內啡肽電流可以刺激垂體分泌類嗎啡作用的肽類來緩解疼痛。
3.磁刺激療法:是一種體神經調控技術,通過體外高能脈沖磁場刺激人體神經可以促進肌肉收縮、改善血液循環、調控盆底神經。
主動的功能鍛煉是物理治療中的關鍵部分,在盆底治療中常常應用生物反饋的治療方式。
生物反饋治療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人們意識不到的身體生物信號如肌電,通過生物反饋儀顯示,轉換成可以被人感知到的視覺或者聽覺信號。
在醫生指導下,患者經過訓練,對通過生物反饋儀顯示出來的生理狀態信號的間接感知敏感度可逐漸提高,使間接感知轉化為直接感知,并得到強化,最終形成并脫離反饋儀而進行自行控制和調節自身某些心理、生理的反應能力。
盆底肌緊張、痙攣以及肌痛在慢性盆底疼痛綜合征的發病機制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最大的肌肉收縮后可發生最大的肌肉松弛,生物反饋輔助的神經肌肉再鍛煉治療對于合并慢性盆底疼痛綜合征的患者具有肯定的療效。
生物反饋療法是一種新興的生物行為治療方法,與傳統療法相比,它具有無損傷、無痛苦、無藥物副作用以及方法簡便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