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一個充滿生命力與奇跡的時期,是每個女性在成為母親的道路上必經的一段歷程。這個時期,女性的身體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她們在享受著生命誕生喜悅的同時,也在面對著種種未知的挑戰。如何輕松度過這段“特殊”的時光,快來查收這篇產褥期保健知識吧,干貨滿滿。
產褥期媽媽的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產褥期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未孕狀態所需要的一段時期,通常為6周,即42天,這期間全身各系統會發生很多變化,以生殖系統變化為顯著。
1.生殖系統變化
子宮:產后6周子宮會逐漸恢復至妊娠前大小。
陰道:產褥期陰道壁肌張力會逐漸恢復。
外陰:水腫2日—3日消退,會陰側切或輕度裂傷縫合傷口,多于產后3日—4日愈合。
盆底組織:堅持產后盆底康復鍛煉,可逐步恢復至接近未孕狀態。
2.乳房變化
生完寶寶后,乳汁開始分泌進入了哺乳期,母乳是媽媽給寶寶的第一份珍貴禮物。
3.月經復潮與排卵
不哺乳產婦10周左右恢復排卵;哺乳產婦平均在4個月—6個月恢復排卵。
注意:有些媽媽產后月經來臨前可能已經排卵,應該注意避孕。
4.其他臟器系統變化
泌尿系統:妊娠期體內潴留的多量水分經腎臟排出,故產后一周內尿量增多;產后4小時—6小時應盡早排尿,避免尿潴留的發生。
消化系統:產后1日—2日內常感口渴,喜進流食或半流食。產婦胃腸蠕動減弱、肌張力降低容易便秘,一般會在1周—2周后逐漸恢復。
腹壁:產后腹壁緊張度會在產后6周—8周恢復,妊娠紋會由紫紅色逐漸變成銀白色陳舊妊娠紋。
5.產褥期臨床表現
褥汗:產后一周內皮膚排泄功能旺盛,大量出汗,這不屬于病態,但需要注意補充水分。
惡露:產后血性惡露會持續3日—4日,顏色為鮮紅色;漿液惡露會持續10日左右,顏色淡紅;白色惡露持續3周,顏色較白,質地粘稠。惡露總體會持續4周—6周。如有宮腔內胎膜殘留或感染,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并有臭味。
摒棄舊觀念,科學“坐月子”
1.活動
產后應盡早活動
順產:產后6小時—12小時內可以起床輕微活動,動作要緩慢、逐漸適應。
剖宮產:術后6小時要臥床休息,6小時后應及時翻身,拔尿管后即可下床緩慢活動。
注意:活動時忌久站、久蹲、用力過猛;應循序漸進、適度的運動,不要累到自己。
環境:環境溫度控制在24攝氏度—26攝氏度,濕度保持50%—60%。每日開窗通風換氣,避免直吹冷風。
2.衛生
會陰清潔
會陰有切口者需用聚維酮碘液擦洗外陰,每天2次—3次。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溫水,由前向后沖洗或擦洗外陰。會陰墊、衛生巾要勤換,內褲要勤洗。
沐浴和洗頭
順產無傷口者產后2天—3天后即可洗澡。有側切傷口者或剖宮產者,待傷口痊愈即可洗澡。洗澡要進行淋浴,不可盆浴。洗澡完后要及時擦干水分,保暖防感冒。產后第一周可洗頭,洗頭完后需要暖風將頭發徹底吹干。
3.飲食
營養均衡,粗細搭配,食材豐富不過量。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和海產品,避免過度攝入高油脂湯水。腌制、辛辣、油炸食物應少吃或不吃。忌煙酒、濃茶、咖啡等。
4.產后性生活
產婦的生殖器官恢復需要6周—8周,42天產后檢查無異常后可恢復性生活,性生活時注意性衛生,預防生殖道感染。
注意:哺乳期性生活仍有再次懷孕的可能,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5.產后心理調節
產婦產后心理調節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聽舒緩音樂、提供良好生活環境。產婦家屬,尤其是丈夫,應了解產婦產褥期特殊的生理變化,體諒、幫助產婦,調節其情緒,給予照顧和關懷,幫助料理家務或照顧嬰兒。
產褥期,一個充滿生命力與奇跡的產褥期,是女性產后恢復的重要階段,此時女性的免疫力較弱,需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在進行身體康復運動時,應逐漸增加活動量,避免過度勞累。祝愿每個初為人母的媽媽都能度過一個快樂、健康、科學的產褥期,順利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