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期待已久的國慶假期即將到來,很多小伙伴們已滿懷期待地想要出門游玩。俗話說,“秋蚊猛如虎”,皮膚相關的問題也開始頻繁出現。最近,皮膚科門診經常遇到因面部和耳朵出現水腫的小朋友來就診的病例。除了皮膚瘙癢,還伴有脹痛,這讓家長們感到非常擔憂。這是什么原因?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的該如何處理?
順義婦兒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奇颯提示,這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蟲咬皮炎”,通常是由于被昆蟲叮咬所引起的皮膚炎癥。建議家長在帶孩子外出游玩時,盡量避免被昆蟲叮咬,并注意孩子的皮膚健康情況。
什么是“蟲咬皮炎”?
王奇颯介紹,“蟲咬皮炎”是一種在夏秋季節較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又稱作丘疹性蕁麻疹、急性單純性癢疹等。其癥狀主要包括皮膚瘙癢、脹痛以及水腫等,全身皆可出現,令人感到奇癢難忍、煩躁不安,甚至影響睡眠。
具體來看,“蟲咬皮炎”就是當我們的皮膚被蚊蟲叮咬后,蚊蟲的唾液中的蛋白質會引起免疫應答反應,也就是過敏反應。這種反應會導致皮膚出現紅丘疹、紅腫、水皰等癥狀,有時數小時后這些癥狀會逐漸消退,而有些情況下,第二天的局部水腫會更加明顯。這類情況在嬰幼兒期及學齡期前后的兒童中比較常見,這是因為兒童對蚊蟲蛋白質產生的免疫應答較少,還未產生耐受,并且他們的皮膚含水量較成人高,皮膚也較為敏感,尤其是在面部、眼眶、耳廓、手足等皮膚組織疏松處。
由于瘙癢和脹痛等癥狀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睡眠,全家人可能會因此不得安寧。并且,如果患兒忍不住頻繁搔抓,會進一步加重皮膚過敏反應,導致皮膚水腫面積擴大,甚至出現細菌感染,如面部蜂窩織炎等,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了類似的癥狀,不要過于擔憂,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請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并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如何避免“蟲咬皮炎”?
出游期間,家長們應該帶上哪些裝備來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孩子出現癥狀后又該如何處理?王奇颯醫生給出了以下建議。
避免在黎明或黃昏時分帶孩子到濕地或水邊玩耍;
采用物理隔離方法比較簡單直接,如:穿淺色長袖衣褲;
提前使用驅蚊液,優先選擇含有避蚊胺等安全有效成分的驅蚊液;
出行前可備上樟腦軟膏(建議2歲以上的兒童使用)、爐甘石洗劑等止癢藥物;
對于平時易過敏的小朋友,出行時可攜帶氯雷他定等口服抗過敏藥物及中弱效激素藥膏;
由于蚊蟲對熱敏感,大量出汗以后及時洗澡,保持皮膚清爽。
出現癥狀后如何處理?
涂抹止癢藥物,使用時避免將其涂在皮損上,以免刺激或感染;
若被蚊蟲叮咬后,皮損部位可能不僅會瘙癢,還可能出現水腫和皮膚發燙等癥狀。此時,您可以用肥皂水沖洗叮咬部位,以中和蚊蟲唾液中的酸性物質,從而減輕不適。
可冷敷患處,冷敷可以降低神經末梢敏感度,減輕癢感,還能冷卻皮膚收縮血管、減少組織液滲出,可以使用自來水浸濕的毛巾或冷藏的飲料水瓶子進行冷敷;
如出現皮疹明顯增多加重或全身不適癥狀,應及時至附近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