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9月20日是第35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關愛老年口腔樂享健康生活”。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老年人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其中包括8個重要知識點,旨在引導老年朋友提升口腔健康保護意識,促進口腔健康行為習慣養成,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01
維護口腔健康,促進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齲病和牙周疾病是細菌感染性疾病,可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
全身疾病對口腔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一些全身疾病可在口腔出現相應表征,例如糖尿病與牙周疾病密切相關、相互影響。
因此,要做好口腔健康護理,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
02
堅持早晚刷牙,選用牙間隙清潔工具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規律。老年人只要口內還有牙齒,就應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時不可大力橫刷,以免損傷牙齒和牙齦。
老年人需根據牙縫大小選用鄰面清潔工具。牙齦萎縮不明顯者,可選用牙線。牙齦萎縮、有明顯牙縫者,可選用牙間隙刷,并根據牙縫大小選擇不同的型號,使用時不要勉強進入,以免損傷牙齦。
03
假牙也需要每天徹底清潔
無論種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樣每天需要清潔維護。種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圍可能存留食物殘渣及細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間隙刷和沖牙器等。
活動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潔,用軟毛刷清洗干凈。睡前應摘下活動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潔劑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沖洗干凈再戴上。
04
局部用氟合理膳食,預防根面齲
老年人多有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由于唾液減少、清潔不到位,牙根處容易發生齲病,即根面齲,是老年人常見口腔疾病之一。
預防根面齲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醫院接受牙齒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攝入總量和頻率,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出現根面齲應及時治療。
05
關注牙齦出血和牙齒松動,預防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導致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牙齒清潔不到位,會有牙菌斑堆積,久而久之,牙齦發炎,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最終脫落。
如果老年人有牙齦紅腫出血、口腔異味、牙齒松動與移位等問題,需要警惕,應及時就診,積極治療牙周疾病,盡量保留天然牙。
06
拔除無法保留的牙齒,及時修復缺失牙
老年人如果有無法保留的牙齒應及時拔除,如殘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別松動的牙齒,否則輕者影響口腔功能,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影響生活質量。
老年人牙齒缺失后要及時修復,以維持牙列完整,恢復口腔基本功能,一般在拔牙后2~3個月進行修復。修復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動修復、固定修復、種植修復。
07
關注口腔黏膜變化,防止發生口腔癌
老年是口腔黏膜疾病的高發年齡,老年人應關注口腔黏膜變化,發現口腔內有2周以上沒有愈合的潰瘍,口腔黏膜有硬結、白色或紅色斑塊等異常表現后要及時就醫。如果口腔黏膜長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煙酒嗜好,容易發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應早期預防,戒除煙酒嗜好,不嚼檳榔。
08
每年進行口腔健康檢查至少潔牙1次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發展速度快、自我修復能力弱。因此,老年人需每年至少進行1次口腔健康檢查,提倡每年潔牙1次,有利于早發現、早治療口腔疾病。醫生還會根據情況,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防止口腔疾病發生、控制口腔疾病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