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無知差點讓我喪了命。”
49歲的黃先生最近有些咽喉痛、感冒癥狀,就吃了些頭孢類藥物。因為第二天有應酬,便停了藥。生意桌上相談甚歡就多喝了幾杯酒,怎料次日早上黃先生呼吸困難,栽在地上失去意識。
妻子將其送醫,因嚴重的雙硫侖樣反應被直接送進ICU搶救,同時發生敗血癥,導致雙眼感染。在醫院治療4個月后,黃先生終于脫離生命危險,但右眼因感染最終失明,左眼雖手術治療仍有失明風險......
酒在我國餐桌上有著獨特的社交屬性,所以盡管都知道喝酒傷身,但有時候卻不得不喝。那么,喝酒有哪些藥物禁忌呢?哪種度數的酒更傷身呢?
一、38°、42°和52°的酒,哪種酒傷害更高?
酒的度數,通常用環境溫度為20℃時酒中含乙醇的體積比表示,標準單位為“%vol”。比如50度的酒,意思就是在20℃環境下,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濃度為50毫升。一般來說,50°及以上為高度酒;40.1°~49.9°為中度酒;40°及以下為低度酒。
那么,38°、42°和52°的酒,哪種酒傷害更高呢?
對此,湖南省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胡小翠表示,平時喝酒的時候,一般認為酒的度數越高對身體傷害越大。因為肝臟作為分解酒精的關鍵器官,解酒的過程需要多種酶和維生素的參與,隨著酒精濃度的升高,人體消耗的酶和維生素數量也會相應增加。長期飲用高度烈性白酒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害,容易導致慢性酒精中毒,并引發神經系統、胃部、肝臟、心臟、血管等危害生命的疾病。
但也不是說低度數酒就有益健康,因為市場上的低度白酒大多由酒精、香料和水組成。通過加漿降度實現的優質低度白酒工藝復雜,成本也高。很多酒企為了降低成本并保證酒香,往往會通過兌水,加添加劑和香料去產出低度白酒。飲用這些劣質低度白酒,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
二、不得已要喝酒,4種方法或可降低酒精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可致200多種疾病,有害使用酒精每年導致全世界300萬例死亡。《柳葉刀》曾刊登一項涉及全球2800萬人的研究指出,飲酒沒有“安全值”,每一滴酒都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建議滴酒不沾。
如果實在避免不了要喝酒,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主任醫師李天教你幾個方法,盡可能把酒精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1、喝酒前先吃點東西
喝酒前先吃些高蛋白、高脂肪或高碳水的食物,或者喝些牛奶和酸奶,可以讓酒跟食物混合起來,減少酒精直接對胃壁的刺激,并減緩酒精的吸收,從而降低醉酒、胃病的發生率。
2、選低度數酒小口慢喝
喝一樣的量,高度酒的酒精含量較高,對肝臟等器官的損傷要大于低度酒。喝得太急容易“上頭”,而且對胃等器官的損傷也非常大,建議喝酒要小口慢喝。
3、食飲結合且避免混喝
豆制品中的卵磷脂以及綠葉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都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喝酒時不妨適當多吃點相關食物。而且盡量避免多種酒混著喝,因為多種酒在體內會表現出某種“協同作用”,更容易引起頭暈、惡心、頭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酒精中毒”。
4、喝酒同時多喝水
喝水可以通過排尿讓酒精加速排出,從而降低肝臟負擔。但是注意不要和碳酸飲料一起喝,因為二氧化碳氣體會讓腸胃“擴張”,加快酒精流速,更容易喝醉。
三、頭孢配酒要命,吃頭孢后多久才能再喝酒?
都說“頭孢配酒,一吃就走”,這是為什么呢?
北京協和醫院李雪醫生表示,頭孢類藥物大部分都含有類似雙硫侖化學結構的甲硫四氮唑基團,如果在服藥前后喝酒,可能會導致“雙硫侖樣反應”,出現面部潮紅、結膜充血、視物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呼吸困難、驚厥,甚至死亡等癥狀。如果出現雙硫侖樣反應,要及時停藥和停用含酒精類制品,癥狀較輕者可自行緩解,癥狀較重者需要送醫院吸氧及對癥治療。
那服藥后多久才可以碰酒呢?
李雪醫生提醒,在飲酒后3天內不宜應用頭孢類藥物。用藥7天內不能飲酒,同時也不能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氣水等含有酒精的藥品及食品,就連使用酒精處理皮膚這一行為也應避免。
四、提醒:除了頭孢,這5種藥也不能沾酒
李雪醫生表示,除了頭孢,吃以下這五種藥也不能沾酒。
降壓藥:飲酒會引起血管擴張、神經興奮,如果飲酒前后服用降壓藥,會使得血管更為擴張,血壓驟降,容易出現低血壓或暈厥。
降糖藥:如果在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期間飲酒,容易出現出汗、心慌、意識混亂等低血糖反應,最后可能引起低血糖休克,甚至導致死亡。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能抑制酒精代謝過程中酶乙醇脫氫酶的活性,減慢酒精代謝,從而更易發生酒精中毒。
對乙酰氨基酚片:這是生活中常見的退燒藥和止痛藥,相關研究表示,飲酒后服用此類藥物,會增加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可能。
鎮靜催眠類藥物:這類藥物與乙醇合用后,會進一步抑制中樞神經,出現嗜睡、反應靈敏度降低等癥狀,嚴重的甚至可導致死亡。
酒精能夠改變許多藥物的反應,服藥前要認真閱讀說明書,就診時應將近期的飲酒史及時告知醫生,以免藥物和酒精共同作用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