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若想保養好身體,不僅需要在飲食上加以調養,還需要通過運動來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的機能,以更好地對抗疾病。
運動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1
心血管系統
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內臟各器官的功能仍保持較高水平。長期體育鍛煉使心肌纖維增粗有力,冠狀動脈供血量增多,從而使心臟本身的血液循環改善,增強心功能。6個月鍛煉可使最大攝氧量提高 20%。
2
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的儲備功能在30~60歲開始退化,60 歲后退化明顯。3個最重要的變化是:肺泡體積增大、彈性降低、呼吸肌功能下降,從而影響肺的通氣和擴散能力,影響氧的運輸和交換。經常運動使呼吸肌強壯有力,保持肺組織彈性及胸廓的活動度,保持和增強通氣量和換氣功能,減少老年肺氣腫的發生,膈肌活動度也明顯增大。
3
肌肉和骨骼系統
人的肌力在 25~30 歲時最好,以后緩慢下降。40 歲以后下降加快,65 歲時下降 20%。
老年人經過鍛煉,仍可使肌肉的適應性加強、血液循環及代謝改善。動作的耐力、速度、靈活性和準確性得以改善,并延緩肌肉萎縮,延緩骨質疏松、脫鈣等老化過程。老年人容易發生骨質增生,韌帶和肌肉退化,經常運動,可加強關節的韌性,提高關節的彈性和靈活性,防止和推遲老年人骨關節的退行性變化。
4
消化系統
經常運動可促進食欲,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運動時呼吸加深,膈肌上下移動和腹肌的活動對胃腸道可起到按摩作用,并增強其功能,使血液加速、代謝旺盛,從而改善肝、胰等內臟功能。
5
神經系統
體育鍛煉可提高大腦皮質神經活動過程的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使反應的潛伏期縮短,各種分析器的功能得到更好的保持,尤其是運動可改善腦血流量,提高神經靈活性,調節興奮與抑制過程,提高腦細胞的工作能力,促進疲勞迅速恢復。
6
下丘腦—垂體
老年人下丘腦—垂體的功能減退,內分泌調節能力降低。長期堅持鍛煉,可活躍丘腦的“愉快中樞”,可給老年人帶來愉快的情緒,加強他們戰勝衰老的信心,并可使睡眠良好,精力充沛。還可提高內分泌功能,提高老年人性激素水平,改善性功能。
7
延緩衰老
老年人體內各種酶的水平降低,自由基代謝改變,腎排泄功能降低,皮膚血液循環減慢,感覺不靈敏,骨髓造血功能也減弱。加強運動可改善上述所有情況,促進酶的活性和抗自由基作用,從而提高代謝及抗氧能力,這些都與延緩衰老有關。
老年人鍛煉5點注意
1
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鍛煉
雖然勞動和體育鍛煉都是體力活動,但兩者并不能等同。首先,體力勞動是某個或幾個肢體環節(肌肉群)不斷重復的單調運動,如割稻子、麥子等就是長期彎腰動作。相比之下,科學的體育鍛煉能促進全身各環節與肌肉群的全面、均衡發展。
其次,長時間、機械重復的體力勞動運動強度不夠,同時會讓人產生疲勞和厭倦之感,而體育鍛煉會使人變得愉悅,富有朝氣。
最后,勞動并不能滿足人的社交需求,而體育運動可以通過促進群體間的積極互動,滿足個體的社交需求。
2
鍛煉動作不宜突然過大
老年人如果運動時動作幅度過大、強度過高或者負荷總量偏大,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此外,許多老年人都會過度自信,認為自己可以跑得和以前一樣快、跳得一樣高,而在證明自己寶刀未老的同時,往往會發生運動損傷。
參與運動之前應該挑選合活的運動裝備,做好準備運動,選擇適合的項目,如快走、慢跑、太極拳、游泳、乒乓、舞蹈等,注意運動量的控制,以及器材、場地、環境、時間、氣候的選擇。
3
慢性病患者宜盡早進行鍛煉
關節炎、高血壓等慢性病是可控而不可治愈的,因此慢性病患者等到徹底康復后再進行體育鍛煉是不對的,應該盡早通過體育鍛煉控制病情。
運動負荷強度和量的監控要做到主客觀相結合。如果每次運動時感到發熱、微微出汗,運動后心胸舒暢、精神愉快、輕度疲勞、食欲及睡眠較好、脈搏穩定、血壓正常,說明運動量適宜,身體狀況良好,可繼續運動。
如果運動后出現頭痛、胸悶、心跳不適、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及明顯的疲勞、厭倦現象,說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調整或暫時停止一段時間。
老年人應該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適合的運動。比如,重度高血壓患者不能進行舉重訓練,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不宜跳繩。此外,老年人鍛煉時可以利用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量。運動的適宜心率一般為170減去年齡,可以通過運動手環進行心率監控。
4
運動時間需適度
古人早已發現運動不及和運動過量都會有損健康,傳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指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針對老年人在運動時存在的誤區,一些較發達城市專門開展了老年體適能科學運動。即根據老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基礎疾病等,給予專業、科學、有效的運動建議,為老人量身定制體適能鍛煉項目。
不管哪種運動項目,都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評判標準,即運動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第二天不感到疲憊為佳。過度運動也會對身體機能造成負面影響。
5
調動積極心態
老年人在運動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心態、環境和飲食。在運動中一定要調動積極的心態,保持心情愉悅、張弛有度。在這種狀態下運動能適度增快心率、增加血流、興奮神經、平衡內分泌,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運動時最好溫度適宜,避免在過冷過熱的環境中進行。寒冷的氣候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和負擔,使人出現血壓明顯增高,心跳明顯加快的情況。因此,老年人不要起太早到外界環境中運動,最好等到太陽升起后再出門鍛煉。
運動時不能過飽或過饑。過飽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的可能。過饑則身體動能不足,易使身體透支。糖尿病患者運動時要警惕低血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