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是一種淀粉類谷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膳食碳水化合物之一,它早已成為地球上數十億人的主食。大米為人類提供了許多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 1 杯(約186 克)煮熟的短粒白米飯的營養信息如下:
很多人煮飯前大多有洗米的習慣,包含專業廚師,這真的有必要嗎?
洗米有什么用?
大米的類型、傳統習慣、菜品的不同、清潔米粒等都可能是人們去洗米的原因。
洗米之后,米飯上的污垢或灰塵都會被沖洗掉。實際上,這一效果是否發揮作用取決于您的大米的質量和包裝,我們在正規商超、雜貨店購買的包裝大米是相對干凈、安全的,可以不用沖洗、直接使用。
現在還有免洗米的存在,國際上通常的免洗米標準是潔凈度應小于100 ppm(ppm為濃度單位,表示百萬分之一的濃度),也就是說,雜質在米中的比例應小于百萬分之一。這樣的免洗米,可以保證大米的衛生狀況。而購買到散裝米或是農村自己加工的大米時,可以適當清洗,洗去雜質。
除此之外,沖洗大米還會洗去一些表面的淀粉。“每粒大米都含有淀粉顆粒,加上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質”,食譜作者和食品科學專家Nik Sharma寫道。大米中有兩種類型的淀粉: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支鏈淀粉含量較高的品種,如糯米或喬木米,往往更粘。直鏈淀粉含量高的大米類型,如印度香米或茉莉花,粘性更低,更堅硬。同時,也有研究證明了這一點,洗米對煮熟的米飯質地影響不大,米的品類反而更具影響。但如果確實喜歡吃顆粒相對分明的米飯,煮前沖洗一下是可以的。
但也有人說,洗米會造成營養流失。這還能洗米嗎?
淘米次數不要過多,一般用清水淘洗兩遍即可,不要使勁揉搓。對于存放過久的米,則多淘洗幾遍為好。這是因為大米表層含有一些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如果反復淘洗或者用力搓洗、攪拌,容易使大米表層的營養素流失。Horner, N. S., 和 Beauchemin, D. 的研究證明,洗米還會沖洗掉大量對我們健康很重要的其他營養素,如:銅、鐵、鋅和釩。
對大多數人來說,洗米似乎更是一種個人習慣的選擇,如果要洗,就輕輕淺洗一兩遍即可。
米飯怎么挑,怎么吃?
米飯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選購和食用方面我們也需要多多留意。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與偏好面食的人相比,偏好米飯的人肥胖的風險更低。且如果用大米替代面食,頻率達到每周5次,男性正常體重肥胖風險能降低36.5%,女性中心性肥胖風險能降低20.5%。
這種相對不易長胖的主食,還能在力量訓練后為人快速補充消耗的糖原和能量,受到運動員和長期健身者的青睞。但由于米飯的升糖指數較高,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用全谷物或糙米來作為主食會更有利于健康。
平時生活中,我們選購大米可參考以下幾點:
看包裝上的質量等級。等級越高食用品質越高,但同時加工精度也越高,營養成分損失也越多,我們在購買大米時,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并看是否印有“GB/T”的字樣。
看生產日期,新上市的大米品質會好些。
若是購買散裝米,可觀察米粒是否細碎,還拿起米稍微搓一下,看看手上有無米糠的殘留。加工時間長的米,有時候表面會起糠。搓完后放到鼻子前稍微聞一下,看看有沒有陳米味。
至于如何吃得健康,中國生物技術網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不管是豬油還是椰油等,煮米飯時都不建議加油,加鹽、加醬的米飯建議少吃,如炒飯、拌飯。同時,不要將米飯煮得太爛、太軟。最好當天吃完米飯,避免加熱。
最后,也要提醒大家,要控制好米飯的攝入量,這樣才能吃飽又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