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十人九痔”,便血就以為是痔瘡!來自長沙望城的何女士也曾這樣認為,直到一次體檢讓她改變了想法。
58歲的何女士最近發現自己大便帶血,但她并未放在心上,心想:“大概是痔瘡吧,很多人都有的小毛病”,然而,在近期的一次體檢中,湖南婦女兒童醫院體檢中心外科醫生通過肛門指檢發現:距肛門6cm處有一個質地堅硬、活動度差的腫物,進一步的腸鏡檢查后,確診為直腸癌中晚期,目前何女士已收入醫院普外科治療中……
一、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癌信號?
引起便血的腸道疾病其實有很多,不同疾病對應的便血癥狀有所不同。
1. 痔瘡便血:痔瘡引起的便血最為常見。但與腸癌便血不同,痔瘡引起的出血,便血是鮮紅的,一般會在大便時滴入便池里,不與糞便混在一起,這種便血常有明顯誘因,如便秘、糞便干硬、飲酒及吃刺激性食物等。
2. 腸癌便血:常常表現為持續性的、少量帶黏液的血便,且便意頻繁,有時只排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隨著病情發展,便血量會逐漸增多。 而直腸癌病人便意會更頻,到了中后期,除了便血外,大便還會變細,甚至出現腸梗阻癥狀。
3. 一過性便血,也要查查:有一少部分人會出現一過性的便血,但即使現在不再便血了,也不能掉以輕心。健康的消化道是不會無緣無故出血的,所以,最好去醫院找出引起便血的原因。
除了以上常見的便血外,其他一些腸道疾病如直腸息肉、消化道出血、潰瘍性結腸炎、直腸血管瘤等,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便血。
因此,不要將所有便血都視為是痔瘡或腸炎,特別是年齡在40歲以上,平時有煙酒嗜好,飲食不規律,體重近期有明顯減輕的人群更加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出現便血,還是有必要去醫院看看,找出便血的原因,必要時建議做一下腸鏡檢查。
二、為什么很多腸癌患者一查就是中晚期?
結直腸癌早期一般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有排便習慣的改變、大便潛血等。隨著病情發展,才會出現腹痛、便血、腹部包塊,以及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貧血等癥狀。所以不少患者在出現明顯癥狀后才來醫院就診,而他們這時往往已經是結直腸癌的中晚期。
因此,一旦出現了以上癥狀,應該盡早來醫院就診。同時,如果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者本身患有結直腸腺瘤、結腸息肉的高危人群,可以在每年體檢時完善腸鏡檢查。
三、腸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
便血:大便中帶血,或者大便顏色變黑。
腹痛:腹部隱隱作痛,或者絞痛。
體重下降:沒有刻意減肥,但體重卻明顯下降。
疲勞:經常感到疲勞,沒有力氣。
如果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癥狀,建議盡早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四、如何預防腸癌?專家給出3大建議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龔亮醫師提醒,腸癌的預防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①定期體檢
據統計,肛門指檢是體檢棄檢率最高的檢查項目之一,這項檢查能夠排除掉80%的直腸癌,是非常有必要進行的。普通人群建議每年肛門指檢一次,對于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3~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腸鏡結果有異常,結合臨床情況,適時縮短檢查或復查時間。一旦發現結直腸息肉或者腸炎等腸道疾病,要及時就醫治療。
②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均衡膳食是預防癌癥的關鍵,日常多食新鮮蔬果,減少紅肉及腌制食品的攝入,戒煙限酒,避免暴飲暴食,保持規律作息,適量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③改掉不良排便習慣
盡量減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為,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次數一般為1-2次/天,排便時間可以選擇在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嘗試排便,在排便時不要看報紙、手機等。
腸癌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定期體檢尤為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忽視小癥狀而錯過最佳檢查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