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可以稱為肉類中的“健康之星”,魚對于保護大腦、心臟、皮膚等都有很大的益處,近些年,魚類中Omega-3脂肪酸可謂是抗衰老領域的研究熱點。那么,吃魚都有些什么好處?如何吃魚?
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抗衰
Omega-3脂肪酸是個“大家族”,其中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兩位成員,堪稱“明星選手”。
二十碳五烯酸像是身體里的“抗炎小衛(wèi)士”,它能在我們體內游走,一旦發(fā)現(xiàn)有炎癥的“火苗”燃起,就會迅速行動,幫助減少炎癥反應。而二十二碳六烯酸則對我們的大腦格外“偏愛”,它是大腦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給大腦注入了一股活力源泉,能夠增強腦功能,讓我們的思維更加敏捷。
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衰退的風險悄悄增加,二十二碳六烯酸就像一個忠誠的守護者,幫助降低這種風險,預防像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癥這類腦部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Omega-3脂肪酸中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聯(lián)手,通過減少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血壓、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多種方式,讓心臟的工作環(huán)境更加“順暢”,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Omega-3脂肪酸在護膚方面也有著獨特的本領,它能夠維護皮膚健康,減少皺紋和干燥的情況出現(xiàn)。我們身體里的細胞就像一個個小小的生命工廠,會隨著時間慢慢老化。而Omega-3脂肪酸憑借其抗氧化和抗炎的雙重特性,宛如細胞的青春守護者,能有效地減緩細胞老化的速度。
吃魚有助預防多種慢性病
從此前的大量研究中,我們不難看出吃魚對健康的益處。心血管研究雜志發(fā)表綜述,總結了可防動脈粥樣硬化的食物。文章認為,吃魚防動脈粥樣硬化,因魚肉中富含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適度吃魚,可顯著降低冠心病發(fā)病和死亡率。目前的證據(jù)表明,每周食用2~4份(每份150克)的魚可防動脈粥樣硬化。
廣州生物銀行隊列研究分析顯示,每周吃4~6兩魚,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5%,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降低了36%。
腦血管病變會增加血管性癡呆和腦卒中的發(fā)生風險。而一項法國的研究表明,多吃魚有助于降低這種風險。
蘇州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橫斷面研究提示,紅肉吃得越多,代謝綜合征發(fā)生風險越高,而多吃魚可降低代謝綜合征發(fā)生風險。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多吃魚可以降低慢阻肺風險。研究發(fā)現(xiàn),在女性中,與不食用者相比,每周≥4天吃魚者的慢阻肺風險降低17%,這種聯(lián)系獨立于生活方式因素,但在男性中沒有觀察到這種關系。聯(lián)合分析表明,每周≥4天吃魚且生活方式健康的男性和女性患慢阻肺的風險分別低38%和48%。
成人每周吃魚不少于300克
那么,這么好的東西,只能通過吃補劑獲得嗎?當然不是,一些富含脂肪的魚類,比如鮭魚、沙丁魚、鯖魚,它們都是Omega-3脂肪酸的“寶庫”。還有亞麻籽油和核桃,它們也是不容小覷的“健康小能手”。
早餐時在面包上滴幾滴亞麻籽油,或者閑暇時吃幾顆香脆的核桃,都能充足地補充Omega-3脂肪酸。但任何好東西都要適量攝入,過量食用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問題。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建議,普通人應適量吃魚,推薦每周吃魚≥300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適量吃魚、禽、蛋、瘦肉。成年人每周吃魚2次或300~5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