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天天喝粥,現在已經到了不喝粥就吃不下飯的地步……”
“家里老人為了養胃,早晚都喝粥,可是反酸越來越嚴重……”
“聽說喝八寶粥養胃,結果越喝越不舒服……”
很多人都認為都認為粥養胃、易消化、有營養,可實際情況卻大不相同。
據統計,超過6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障礙,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正是因為長期喝粥,導致胃功能退化。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更是直接指出,過度依賴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會降低胃部的消化能力。
那么問題來了:粥到底是養胃還是傷胃?為什么這么多老人深信不疑卻適得其反?
粥真的養胃?其實是讓胃越來越弱!
“想養胃就多喝粥”這句話,幾乎是刻在了許多中國老人的骨子里。可是,這個說法卻大錯特錯。
我曾經接觸過一位老年患者,他因為胃不舒服,連續三年只喝粥,結果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發展成了嚴重的胃病。
長期喝粥會讓胃功能持續退化,這就像一個長期不運動的人,肌肉會逐漸萎縮一樣。
胃也需要“運動”,需要消化各種食物來維持正常功能。
如果總是喝粥,胃就會變得“懶惰”,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能力會不斷下降,最終導致消化功能嚴重受損。
喝完粥脹氣、燒心?
這是在傷害你的胃!
很多人喝完粥會覺得胃部不適,這是因為粥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進入腸道后,會經過發酵產生大量氣體。
這些氣體會在胃部形成壓力,進而導致胃酸反流。
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人喝粥后感覺不適,就開始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
這樣一來,胃酸分泌更少,消化能力更差,形成惡性循環。
粥的營養高?
別被“養生粥”的名頭騙了
提到養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喝粥。八寶粥、紅豆粥、綠豆粥...各種養生粥層出不窮。
但即使是最營養的雜糧粥,其實營養價值也很有限。
以一碗普通的白粥為例,其中90%是水分,剩下的主要是淀粉,蛋白質含量還不到白米飯的一半。
就連現在很流行的各種雜糧粥,由于被水大量稀釋,營養素的含量也大大降低。
與其寄希望于粥的營養價值,不如采用均衡的膳食搭配,比如在喝粥的同時配上雞蛋、瘦肉或豆制品。
老年人喝粥舒服?
這才是真相
很多老年人覺得喝粥特別舒服,就認定粥一定適合自己,但這種“舒服”恰恰說明了問題所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本就在下降,再加上可能長期服用降酸藥,胃酸分泌不足。
此時只能消化粥這樣的軟爛食物,稍微硬一點的食物就會感覺不適。
與其一味遷就,喝粥度日,不如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改善。
老年朋友可以這樣做:
每天早上喝一小杯溫水,促進胃腸蠕動
飯前適當活動,比如散步15分鐘
進食時細嚼慢咽,讓食物充分研磨
適量補充消化酶,幫助消化
保持規律作息,這對消化功能很重要
粥升糖指數高,能不能喝?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粥的升糖指數比白米飯還要高,有些甚至超過白砂糖,一碗普通的白粥就能讓血糖迅速升至9毫摩爾/升以上。
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的人長期這樣喝粥,不僅會增加糖尿病風險,還可能加速老年癡呆的發展。
要知道,老年癡呆已經被醫學界稱為“三型糖尿病”,與血糖波動有著密切關系。
科學飲食,這樣做才對
不要把粥當作主食,它最多只能作為應急食物。
每頓飯都要注意營養均衡,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適量添加健康脂肪。
對于老年人來說,可以:
1、適當補充消化酶,幫助消化
2、進食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瘦肉、魚、蛋等
3、保持適度運動,增強胃部功能
4、進食時細嚼慢咽,幫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