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凍多久就不能吃了?建議不超過這個時間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李興民副教授表示,不同肉品的儲存時間也不同,一般家用冰箱儲存肉應該不超過半年時間。我國相關標準以及國外FDA等均要求常見肉類的冷藏時間不超過1年、水產肉類儲存時間不得超過9個月。
肉類長時間冷凍可能會面臨三個問題,一是可能會有李斯特菌等嗜冷菌感染。這類細菌的適應性極強,可在冰箱內生長繁殖,人在攝入后可能會誘發腹瀉、嘔吐、劇烈頭痛等癥狀出現,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敗血癥、腦膜炎;
二是冷凍肉會導致脂肪、蛋白質的氧化進程受影響,讓肉類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三是肉的口感會變差,鮮肉上的纖維在冷凍下會形成大量冰晶,導致纖維脫水、變性,讓肉吃起來變柴。
而且,英國曾有一項研究實驗發現,將肉類冷凍、常溫儲存,常溫下儲存的豬肉會攜帶一定的細菌病菌,但檢測均為超標,且營養成分和水分基本沒有流失。而冷凍的肉類,營養價值和水分會大打折扣,內里的細菌總量仍是高達上百種。
研究人員將冷凍的豬肉喂養給牧場內的牛,結果發現牛在3個月內相繼死去,這些牛的體內有大量的癌細胞。雖然這個事情不能明確凍肉的致癌作用,但凍肉內的確可能有一些病菌存在,會給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
此外,還有不少老人習慣反復的解凍肉類,沒吃完就再放回冰箱,但是有檢測機構對反復解凍了四次的凍肉的菌落數量變化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4次冷凍解凍的肉類菌落總數是第一次沒有冷凍時的15倍左右。
這樣一來肉類內的菌落總數就處于高風險范圍內,食用后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影響健康。日常凍肉一定不要反復冷凍、解凍,最好分裝后一次拿一袋。
二、這4類食物不建議久放冰箱
很多人和老張一樣,恨不得把冰箱當成“保險箱”,但冰箱并不是完全無菌的環境,也不適合儲存所有的食物。這幾種食物放入冰箱內,很可能會縮短儲存的時間。
1、海鮮類食物
海鮮類食物內的蛋白質、脂肪以及礦物質成分很豐富,放入冰箱后容易產生組胺。該物質會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帶來傷害,嚴重的還會導致中毒,且容易對肝臟帶來不良刺激。
2、熱帶、亞熱帶水果
如香蕉、芒果、火龍果等熱帶水果,放入冰箱內會抑制水果自身的乙烯釋放,沒法變甜變軟,會影響食物的口感。熱帶水果一般室溫儲存,并盡快吃完為宜。
3、乳制品
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內的蛋白質、鈣、磷含量很豐富,放入冰箱內長時間儲存很容易變質。變質的乳制品會產生大量細菌、微生物,進入體內會給肝臟帶來不良的影響。
4、中藥材
中藥材存放在冰箱內很容易受潮、變質,會影響藥物的療效,還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出現。
三、裝菜的“塑料袋”放進冰箱,有毒還致癌?
有說法稱,裝菜的塑料袋不能放入冰箱內,否則會產生一些致癌物,經常攝入會導致身體患癌,這是真的嗎?
不可否認,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塑料袋質量良莠不齊,一些用回收塑料薄膜制成的袋子內里可能有大量的未知成分,放入冰箱內的確有安全隱患。
但如果使用的是食品專用的塑料袋,則不用太過擔心。很多人擔心的增塑劑問題,在冰箱內幾乎不會發生轉移,其轉移需要高溫、緊密接觸等條件。
華商報的研究人員曾使用2款不同的食品儲存袋放入5種蔬菜再置入冰箱儲存一周,之后對蔬菜上是否含有12種增塑劑進行檢測,結果是均未檢出。
需要提醒的是,超市里的連卷塑料袋很多不是食品專用的。這種塑料袋千萬不要抽取回家裝食物,因塑料袋內里的增塑劑含量往往是超標的,內里會有鄰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質,對健康有害。
而且放冰箱冷凍后,解凍的時候塑料袋會僅僅粘附在食物上,大概率需要就愛那個塑料袋撕碎,這些微小的塑料片會附著在肉上,會增加身體攝入的微塑料量。長期攝入微塑料,也會給健康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建議大家在日常要吃新鮮的食物,即買即吃。如若實在做不到的話,也要盡可能在一周內吃完,不要長時間將食物儲存在冰箱內。
參考資料:
[1] 《反復冷凍的肉會滋生細菌嗎?》. 人衛健康 2020年12月28日
[2] 《這4類食物最好不要放冰箱!越冷藏壞得越快~》.人民網科普 2024年05月13日
[3] 《趕緊排查!冰箱里有這4樣,小心全家人被胃癌、肝癌盯上,第一個太意外很多人犯錯》. 家庭醫生 202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