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正是柿子、山楂、黑棗上市的季節,可謂是不少市民的“心頭好”,但攝入過多或食用不當會導致胃石癥的發生。
喜訊連連 捷報頻傳
秋冬正是柿子、山楂、黑棗上市的季節,可謂是不少市民的“心頭好”,但攝入過多或食用不當會導致胃石癥的發生。目前,我院內鏡室近一個月發現12例胃石患者,竟一天遇到4例胃石患者,非常有必要科普給大家。
上圖由AI生成
1.什么是胃石癥?
胃石癥是指食用某些特定的食物,如柿子、山楂、黑棗等食物,或某些藥物、毛發等,在胃內聚積成團形成硬物,進而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統的不適癥狀。胃鏡下胃石常常表現為一團黃色、深棕色、綠色或黑色的球形或無定形物質。這些異物既不能被機體消化分解,也不能通過胃的幽門部排出體外。
2.胃石癥有哪些類型?
主要包括植物性胃石、毛發性胃石、藥物性胃石和混合性胃石。
(1)植物性胃石 最常見,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秋冬季更常見。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空腹食用柿子、山楂及黑棗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富含鞣酸和果膠,當空腹食用時,鞣酸在胃酸作用下,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鞣酸蛋白沉淀物。果膠遇酸形成凝膠,與沉淀的鞣酸蛋白等結合,在胃的機械運動下,逐漸成團形成胃石。
(2)毛發性胃石 這類胃石多由吞食毛發引起。毛發在胃酸作用下蛋白質變性,形成沉淀,包繞成團,形成毛石。常見于異食癖患者。
(3)藥物性胃石 這類胃石是由于長期服用含鈣、鋇劑、鉍劑等藥物,不好吸收沉積在胃內而形成。
(4)混合性胃石 這類胃石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多種成分混合而成。
3.哪些人群易得胃石癥?
(1)老年人由于胃腸運動能力減退,更容易形成胃石,應注意少食用柿子、山楂等。
(2)既往存在消化不良、胃輕癱、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胃部分切除手術等疾病,都可以引起胃排空速度減慢和胃動力障礙,這些人群更要注意飲食。
(3)異食癖者,多見于兒童。
4.胃石癥有哪些癥狀?
輕者可以無不適癥狀,嚴重時可引起胃潰瘍出血、穿孔或梗阻,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是偶然體檢中胃鏡發現胃石;有些患者僅有腹痛、腹部不適等癥狀;部分患者則可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梗阻癥狀;而有些患者因長時間未診治,加上胃石質地較硬,刺激胃黏膜,可引起胃潰瘍,甚至出現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當胃石體積較大時,在胃內隨意移動,可能會引起幽門梗阻癥狀;如果胃石順利通過幽門,排入腸道,可能會引起腸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5.胃石癥怎么治療?
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內鏡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要根據胃石的性質、患者的病情來選擇。
藥物治療主要是指化學溶解的方法,患者可以口服或在內鏡下注入碳酸氫鈉等藥物將胃石溶解。其優點是花費低,無創。但存在一個潛在的風險,就是部分胃石溶解后,縮小的胃石可排入腸道,有形成腸梗阻的風險。因此,化學溶解法應在醫生的嚴密監控下進行。
有報道飲用可樂治療植物性胃石,效果良好。可口可樂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pH值低、碳酸氫鈉含量高等因素相關。一般適用于胃石形成時間短而且胃石體積較小的患者,同時還應給予促胃腸動力藥物,促進胃石排出體外。
對于體積較大的胃石,多采取內鏡下治療。目前多用內鏡下注射碳酸氫鈉、可樂等軟化胃石后,用異物鉗、圈套器對胃石進行鉗抓、加壓切割機械碎石。也可采用內鏡下激光碎石。
當化學溶解和內鏡下治療失敗時,或患者出現梗阻、出血癥狀時,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取石。
總而言之,預防胃石癥,應當避免空腹食用柿子、山楂、黑棗等食物。即使飽腹吃了這類食物,也要避免同時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魚蝦、牛奶,以防形成胃石。胃運動能力減退、胃動力障礙的人群如老年人、消化不良、胃輕癱、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胃部分切除手術等疾病患者,更容易患胃石癥,更應該警惕。再次提醒大家,當發現自己食用了柿子、山楂、 黑棗等食物后,出現腹部不適癥狀,應盡早就醫。根據癥狀,綜合病史和體格檢查,通過胃鏡、腹部CT等檢查,排除胃石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