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壓瘡
壓瘡,又稱壓力性損傷,是由于身體局部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的損傷。
壓瘡的好發部位
1.仰臥位:長期臥床的患者,長時間采取仰臥位,壓瘡易發生在枕突部、肩胛部、骶尾部、坐骨結節等部位,其中最常見的部位就是骶尾部和坐骨結節。
2.側臥位:長期臥床的患者,長時間采取側臥位,壓瘡易發生在股骨大轉子和腳外踝處。
3.俯臥位:長期臥床的患者,長時間采取俯臥位,壓瘡易發生在雙肩部、髂前上棘、膝關節等部位。
如何更好地預防壓瘡
1.勤翻身是預防壓瘡最有效的措施。
至少2小時翻身一次,左右側臥,平臥、俯臥交替進行,側臥及床頭抬高時角度小于30°,病情允許情況下多下床活動。
翻身時動作輕柔,避免“拖、拉”等動作。
翻身后檢查受壓部分,避免皮膚壓紅部位再次受壓。
盡量增大受壓部分面積、減輕受壓部分壓力,可借助軟枕、氣枕、水枕等墊在骨突出部位,可借助枕頭支撐軀體減輕壓力。
2.合適的床褥、床單。
推薦長期臥床患者應使用氣墊床。
選用柔軟、吸濕、透氣性良好的床上用品。
床單應保持平整、干燥、清潔、無褶皺、無渣屑、無雜物。
更換床單時應避免拖、拉、拽,以免損傷皮膚。
3.保持皮膚干燥、清潔、完整。
溫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時不可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不可用力擦拭,以防皮膚損傷。
避免刺激,大小便后及時溫水洗凈皮膚,避免排泄物刺激皮膚,可用潤膚霜、液體敷料、造口粉等用于隔離保護局部皮膚。
按摩受壓部位皮膚,促進血液循環。
飲食
鼓勵患者進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平衡膳食,加強營養支持,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幫助老人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攝入。多吃富含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易消化食物,比如肉類、豆類、蛋類以及奶制品,多吃水果、蔬菜。對于無法進食或營養不良的老人,可以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劑或腸內營養液。
一起學中醫
褥瘡在中醫學中早有記載,屬于瘡瘍的一種,病名見于《瘍醫大全》,因久著席褥生瘡而命名,故又名“席瘡”。《瘍醫大全·心法》曰:“席瘡乃大病后久而生眠瘡也,乃皮肉先死,不治。醫家多認為褥瘡由久病氣血虧損,受壓部位氣血瘀滯,血脈不通,經絡阻隔,肌肉筋骨失養則潰腐成瘡,治療以清解邪毒、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