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秋節尚未落幕之際,月餅市場已歷經“三重風波”。
首波風波始于數日前,有報道稱今年月餅銷售遇冷,導致多家月餅代工廠提前歇業。
緊接著,近日又曝出“香港某知名品牌”月餅遭打假事件,聲稱該品牌月餅在香港本地根本無從購買。
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第三重風波——月餅中添加的“脫氫乙酸鈉”突然成為熱議焦點。相較于前兩起事件,這一波才是今年中秋月餅市場的真正“重頭戲”。
脫氫乙酸鈉是個啥?
實則是我國面食類產品中極為常見的一種防腐劑,堪稱該領域內“最為廣泛使用的添加劑之一”。
脫氫乙酸鈉,作為一種高效防腐劑,其主要功效在于有效抑制酵母菌與霉菌的生長,從而確保面食類產品能夠長時間保持“新鮮濕潤、防腐防霉”的狀態。聽起來這種防腐劑功效顯著,而事實上,在防腐方面,它的確表現出色。
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防腐劑,也是月餅中常用的主要防腐劑之一。當然,它的應用并不僅限于月餅,還可能出現在面包、豆沙餅等多種食品中。
有實驗數據佐證了脫氫乙酸鈉在月餅中的顯著效果:當月餅中脫氫乙酸鈉的添加量達到每千克0.5克時,月餅在25℃恒溫條件下,保質期可長達53天。這一數據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防腐性能。
脫氫乙酸鈉作為一種廣泛且長期存在的防腐劑,今年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眾多網友在發現月餅中含有脫氫乙酸鈉防腐劑后,紛紛表達了不滿,他們認為月餅中不應添加任何防腐劑,尤其是脫氫乙酸鈉。
對于其他食品中的其他防腐劑,我們或許還可以從科學的角度進行一定的解釋,因為在當前的商品化時代,許多食品確實需要防腐保鮮以延長保質期。
然而,在月餅中添加脫氫乙酸鈉卻顯得尤為過時,這種做法早應被禁止或淘汰。原因何在?
從國際視角來看,眾多發達國家早已將脫氫乙酸鈉列為禁止添加的防腐劑。相比之下,我國仍在繼續使用,這無疑給月餅的出口帶來了巨大挑戰。
從月餅市場的拓展角度來看,脫氫乙酸鈉對月餅市場的國際化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其次,盡管脫氫乙酸鈉被歸類為低毒防腐劑,但若過量或長期攝入,仍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危害。尤其對于面食類食品,如面包,現今許多年輕人已將其視為正餐的一部分。
對于零食中含有的少量防腐劑,人們或許還能勉強接受,畢竟不是日常頻繁食用。然而,對于每天都要攝入的食品,即便是“低毒”的防腐劑,長期下來也難以讓人安心。
這很可能是國外急于禁止這種防腐劑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年中秋,或將成為“防腐劑月餅”的謝幕之演
盡管今年眾多消費者對含有“脫氫乙酸鈉”的防腐劑月餅表達了不滿,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是應先與這款月餅道個別。
因為,今年將是“防腐劑月餅”在市場上的最后一年中秋。
根據我國目前執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月餅中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最大允許使用量為0.5克/千克。這意味著,只要月餅中脫氫乙酸鈉的含量不超過這一標準,即為合規產品。你可以選擇避免食用這類月餅,但無法阻止月餅廠家進行生產。
然而,從明年開始,這一情況將有所改變。
我國最新頒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將于明年2月8日正式生效。
在這項新標準中,脫氫乙酸鈉防腐劑已被完全剔除。這意味著,不僅月餅中不得添加此類防腐劑,面包、糕點等淀粉類制品也同樣禁止使用。
因此,明年中秋時節,若市場上仍有月餅含有脫氫乙酸鈉,則將被視為違規添加,相關廠家和商家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一變革無疑標志著月餅加工行業的一大進步。
玩笑地說,明年的中秋,你品嘗的月餅可能會與今年的有所不同,因為它將少了那份脫氫乙酸鈉“防腐劑”的味道。
未來是否再無緣防腐劑月餅?
脫氫乙酸鈉,這一因價格實惠、效果顯著而廣受國內淀粉制品生產商青睞的防腐劑,同時也是月餅中最常見的添加劑。然而,隨著明年其被全面禁止使用,正常情況下,市場上銷售的月餅應將不再含有脫氫乙酸鈉。
這意味著,曾經充斥市場的這類防腐劑月餅或將徹底消失,成為歷史。
當然,除了脫氫乙酸鈉外,還有其他防腐劑存在,如廣為人知的山梨酸鉀。這種防腐劑目前也被廣泛應用于眾多食品中,包括許多飲料。
至于明年月餅中是否會主要添加山梨酸鉀作為替代防腐劑,目前尚無法確定。
當然,我們并非一味反對“防腐劑”的使用。在這個商品化時代,完全摒棄防腐劑是不切實際的。只要防腐劑的使用量在安全、合規的范圍內,便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對于月餅這一特定食品,我們堅決希望能夠徹底禁止使用防腐劑。
究其原因,首先,中秋月餅本就是中秋節的傳統食品,其應當以現烤、短保質期或冷藏等形式呈現,這樣的月餅才更符合節日氛圍和食品本質。
那么,是否有必要將月餅的保質期延長至那么久呢?實際上,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收到過多的月餅而無法及時消費,有些人則可能并不怎么吃中秋月餅,導致月餅長時間存放。這種消費觀念本就不應被提倡。
節日食品更應回歸其本質,月餅也應當像水果、蔬菜一樣,追求新鮮才是正道。
當前的月餅市場似乎正一步步陷入一個怪圈,使得月餅原本濃厚的節日氛圍逐漸淡化。
中秋佳節吃月餅的傳統,如今卻逐漸轉變為“中秋囤月餅”的現象。雖然添加了防腐劑的月餅不會變質,但月餅所代表的節日文化卻似乎在逐漸喪失其本質。
其次,將月餅的保質期延長至如此長久,總讓人忍不住產生一些不愉快的聯想,比如懷疑是否有今年的月餅未售完,便計劃留待明年中秋再賣。當然,這只是一種無根據的猜測,但保質期過長的月餅確實容易讓人產生此類疑慮。
與其這樣,不如多推出一些短保質期的月餅。畢竟,中秋節過后,未售出的月餅最終往往只能被當作垃圾回收。既然如此,又有必要將月餅的保質期延長至那么久嗎?添加防腐劑真的有必要嗎?這樣的做法,豈不是多此一舉?
再者,月餅并非廉價小吃。近年來,月餅的價格不斷攀升,一盒月餅兩三百元已成為常態。然而,月餅的原材料實際上大多并非奢侈食材,這個價格完全應該更加“綠色”、健康。
對于其他食品而言,不使用防腐劑可能會導致損耗成本增加,價格大幅上漲。但月餅并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其損耗成本本身就高,價格也已經相對昂貴。
中秋月餅明明是短時間銷售、節日時享用的食品,添加防腐劑無論從邏輯上還是情感上都顯得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因此,對于其他食品添加防腐劑,人們或許還能理解。但對于月餅添加防腐劑,個人認為無論從邏輯上還是情感上都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