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門診,經常會碰到長期咳嗽的兒童來就診。經詢問,患兒咳嗽時間較長,一般1—2月,治療效果不好。順義婦兒醫院疾控科副主任醫師唐智超介紹,孩子長期咳嗽、久治不愈,需警惕是否得了百日咳。兒童接種的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但是,在接種了疫苗后仍然有患百日咳的風險。
什么是百日咳?流行特征是什么?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鮑特菌為需氧菌,該細菌對熱及紫外線敏感,加熱至56攝氏度30分鐘,日光照射1小時,干燥3—5小時均可滅活;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過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劑可有效滅菌。在干燥塵埃中能存活3天。對氯霉素,紅霉素等敏感,對青霉素和磺氨藥有抵抗力。
百日咳為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該病病程較長,典型癥狀可表現為持續 2—3 個月的咳嗽,故稱為“百日咳”。病初很像感冒,非典型病例可能無癥狀、或者僅有輕微咳嗽、有點低熱。臨床上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雞鳴樣吸氣吼聲為特征。
百日咳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出現在夏秋季。計劃免疫前,中國百日咳每2—5年發生一次流行,計劃免疫開展后百日咳發病大幅下降,流行周期不再明顯。中國百日咳報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歲以下的兒童,特別是1歲以下的嬰兒。
近年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百日咳發病出現反彈。主要原因有無細胞百日咳疫苗保護持久性有限、疫苗猶豫導致接種率下降、加強監測等。
實際生活中,在醫院門診發現部分百日咳病人,以咳嗽為主,容易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如果沒有病原學檢測方法,很難予以確診。不管是醫生還是家長,在孩子長時間咳嗽,而治療效果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一定要考慮是否為百日咳,增加病原學監測。
百日咳的傳播途徑是什么?
百日咳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例如咳嗽、打噴嚏,把病菌擴散到空氣中,人們吸入帶菌的飛沫而感染,也可經密切接觸傳播。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對嬰幼兒來說,感染百日咳鮑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員是主要傳染源。
哪些人群需要重點關注?
各年齡人群均可見百日咳發病,其中無免疫史的嬰幼兒發病風險更高。患兒年齡越小,出現并發癥和重癥的風險越高,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有 1 歲以內嬰兒的家庭,如家庭成員中出現持續咳嗽病例,應盡早就診,且避免與嬰兒密切接觸。嬰兒接種百日咳疫苗之前,避免與咳嗽人員接觸。
需要強調的是,人群對百日咳普通敏感,嬰幼兒更為敏感。無論是接種了百日咳疫苗,還是自然感染,均不能產生終生免疫。
百日咳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典型的百日咳病例,潛伏期5—21天,一般7—14天。全病程6—8周,臨床病程可分為3期:卡他期、痙咳期及恢復期??杀憩F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1—2 周后,出現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并伴有雞鳴樣聲音,咳嗽夜間加重,可伴有嘔吐。
1、卡他期
表現為流涕、打噴嚏、流淚、咽痛、陣發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這個時期,排菌量達高峰,具有極強傳染性。持續 1—2 周。
2、痙咳期
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氣性吼聲,反復多次,直至咳出黏痰,睡眠期間痙攣性咳嗽更為突出,影響睡眠。此期一般持續 2—6 周,亦可長達 2 個月以上。一旦就醫不及時,容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肺炎最常見,其他可見肺動脈高壓、百日咳腦病等。
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也常無典型痙咳,表現為陣發性咳嗽和暫時性緩解交替,持續 2—3 周。
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病例(1歲以內)、有免疫史或百日咳病史者,感染后癥狀多不典型,其中嬰兒病例感染后多無典型痙攣性咳嗽,易出現發紺、氣促、呼吸暫停,甚至窒息,出現以上相關癥狀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醫排查,以免延誤治療。
3、恢復期
痙咳逐漸緩解,咳嗽強度減弱,發作次數減少,雞鳴樣吼聲逐漸消失,陣發性痙咳癥狀可持續數周或數月。
家長在家中,發現孩子出現以下癥狀,需要考慮是否為百日咳:
1、不限年齡,持續咳嗽14天及以上;及出現以下任一癥狀或體征:陣發性或痙攣性咳嗽、咳嗽后嘔吐、雞鳴樣尾音。
2、小于1歲嬰兒,出現咳嗽;及出現以下任一癥狀或體征:陣發性或痙攣性咳嗽、咳嗽后嘔吐、雞鳴樣尾音、呼吸暫停。
如何預防百日咳?
1、預防接種
百白破疫苗是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嬰幼兒發生百日咳重癥和死亡的風險。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各接種1劑百白破疫苗),適齡兒童應盡早、全程接種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種的適齡兒童應盡早補種。
預防接種中碰到的特殊情況:
(1)如已按疫苗說明書免疫程序接種其他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可視為完成相應劑次的疫苗接種。
(2)對于部分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如未按照推薦年齡完成無細胞百白破疫苗(DTaP)接種,應盡早進行補種,只需補種未完成的劑次,無需重新開始全程接種。
2、佩戴口罩
佩戴口周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減少病原體傳播。家長出現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 近距離接觸照護嬰幼兒時應科學佩戴口罩,降低嬰幼兒的感染風險。
3、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勤洗手、常通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或紙巾掩住口鼻。
患百日咳后該做什么?
一旦被診斷百日咳,除了積極治療外,還需要做好各種措施。
1、加強患者的管理
患者本人在積極進行抗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按照社區防??漆t生或疾控中心醫生要求,進行自我隔離。減少與外界及家庭成員的近距離接觸,特別是避免與嬰幼兒和孕產婦等重點人群近距離接觸。如需外出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
2、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
在共同生活、居住、學習、工作中,與百日咳病例(發病前1周至發病后3周)有接觸史者,應進行自我健康監測21天,期間如無咳嗽、流涕、發熱等不適癥狀,可正常學習與工作;避免與嬰幼兒和孕產婦等重點人群近距離接觸,減少前往人群密集場所。一旦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診。
3、做好環境消毒
做好日常清潔通風,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每日至少兩次,必要時可以加強物表的清潔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