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歲的劉先生,在早晨醒來時常常感到鼻孔干燥、瘙癢,并似乎有異物。為了緩解這種不適,他習慣于直接用手摳鼻孔或捏鼻翼。
然而,近期他鼻子四周出現了紅腫,鼻孔內還偶爾有血性分泌物滲出。因此,劉先生迅速前往耳鼻喉專科進行檢查。經過一系列詳盡的診斷,醫生確定劉先生患有蜂窩織炎癥,這與他經常用手挖鼻孔的習慣密切相關。
醫生解釋說,在門診中,像劉先生這樣的情況并不罕見。盡管挖鼻孔看似只是一個微小的動作,但它實際上可能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
01
挖鼻孔有風險嗎?
挖鼻孔,這個看似無害的習慣,實則潛藏著不小的健康風險。2018年,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的科研人員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挖鼻孔竟然會增加罹患肺炎的幾率。
同樣在2018年,《歐洲呼吸雜志》刊登了一項重要研究,該研究首次證實了肺炎球菌能夠在手和鼻子之間輕易傳播。尤其是當人們用手摩擦鼻子或者挖鼻孔時,肺炎球菌的傳播變得尤為迅速和廣泛,挖鼻孔的行為更是會極大加速細菌的傳播速度和數量。
我們的鼻孔內部生長著許多鼻毛,這些鼻毛就像是一片“防護林”,有效地阻擋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然而,挖鼻孔或揉鼻子的舉動會極大地促進肺炎細菌的傳播,不僅數量激增,傳播速度也急劇加快。
眾所周知,挖鼻孔時很容易拔掉這些起保護作用的鼻毛,這無異于自毀我們的天然防護屏障。這樣做不僅會降低我們的抵抗力,還容易導致毛囊感染,進而引發鼻炎、鼻竇炎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以鼻子為中心的區域正好是面部的“危險三角區”。這里的血管網絡錯綜復雜,細菌一旦侵入,就可能隨著血液四處流竄,危害其他器官。更為嚴重的是,這個區域與顱內血管和神經網絡緊密相連,為細菌入侵大腦提供了一條“捷徑”。
由細菌引發的化膿性感染可能會通過面前的靜脈、眼上靜脈、眼下靜脈等渠道侵入顱內海綿竇,導致嚴重的炎癥。如果顱內感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生命將危在旦夕。
因此,對于兒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較低的人群來說,保持手部衛生、避免直接用手挖鼻孔至關重要。這樣做可以減少細菌的傳播,從而降低罹患肺炎的風險。
02
有鼻屎,
該如何清理?
針對較大或較硬的鼻屎,我們推薦先使用專為鼻腔設計的生理鹽水或海水進行噴霧處理,可以有效軟化鼻腔內的分泌物。待分泌物軟化后,再進行鼻腔沖洗,或者使用吸引器輕松取出鼻屎。
沖洗鼻腔時需注意,頻率不宜過高,每日一次為宜。即使在鼻腔干燥、分泌物增多或沙塵天氣條件下,沖洗次數也不應超過兩次。
此外,不建議使用松動的棉簽來挖鼻孔,以防異物掉入呼吸道。同時,掏耳勺、鑷子等硬物也應避免使用,以免劃傷鼻腔。
03
90%的人都不知道的
2個關于鼻子的冷知識
1.不同顏色鼻涕代表什么?
清亮無色的鼻涕:實際上,我們的鼻子會不間斷地產生鼻涕,而正常的鼻涕就應該是這樣的。然而,如果你注意到這種透明的鼻涕量有所增加,那可能意味著你正處于過敏性鼻炎或感冒的初期階段。
乳白色的鼻涕:這種質地濃厚且黏稠的鼻涕,通常在感冒兩三天后出現,它的出現可能預示著炎癥的進一步惡化。
黃綠色的鼻涕:鼻涕變成這種顏色,通常意味著你的免疫系統正在積極對抗感染。但是,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超過十天,建議尋求醫療幫助,因為這可能是細菌感染的跡象。
粉色或紅色的鼻涕:鼻涕出現這種顏色,可能是因為你的鼻子受到了傷害。過度用力擤鼻涕可能會導致微血管破裂。如果出血不止,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
2.流鼻血了,仰頭就能止血?
遇到流鼻血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可能很多人的直覺反應是抬起頭來。然而,這種做法并不妥當。當你流鼻血時抬起頭,血液會流向鼻腔深處、進入口腔,甚至可能流入氣管和肺部。
更為恰當的處理方式是,將出血一側的鼻翼輕輕推向鼻梁,并持續5至10分鐘,直至血液凝固。如果雙側鼻孔都出血,則應同時捏住兩邊的鼻翼。鼻血停止后,鼻孔內可能會留下血凝塊,此時切忌急于清理。同時,可以采用冰敷額頭的方法來幫助鼻腔血管收縮。若鼻血仍無法止住,應立即尋求醫院耳鼻喉科的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