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發布《2024年北京中醫藥“冬病夏治三伏貼”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醫療機構不得將以物理、化學方式制作(含“械”“健”字號)、不含中藥成分的穴貼(如紅外貼、磁療貼等)作為“三伏貼”使用。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了解,目前多家醫院已開放“2024年三伏貼”預約,多數7月15日開始貼敷。
“將紅外貼、磁療貼等無中藥成分的穴貼當作三伏貼使用,無法達到傳統三伏貼中藥發泡療法的效果。且這種替代品缺乏中藥特有藥理作用,使用不當還可能存在健康隱患。”7月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制藥系陸洋教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一規定出臺可能源于過去存在將物理或化學制品冒充三伏貼的現象,為避免誤導和保障患者安全,從而加以規范。
6月21日,北京中醫醫院兒科門診內,醫生正在為患兒貼三伏貼。楊林宋 攝
“‘三伏貼’這一傳統的中醫療法,主要用于‘冬病夏治’,即在夏季利用特定的藥物貼敷在人體特定穴位上,以預防或治療冬季易發的疾病。符合規范的三伏貼一般選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等溫熱藥物制作而成,能夠溫經通絡、祛濕散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效果卓然。”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中醫部常務副主任李鵬飛7月1日也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紅外貼、磁療貼是以物理、化學方式制作,并不符合“三伏貼”的定義和原理,不能作為“三伏貼”使用。
記者發現,方案中還要求提供“三伏貼”服務所使用的醫療機構制劑應取得合法有效的制劑批準文號。目前北京中醫醫院院內制劑“溫陽化痰穴貼”、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內制劑“消喘膏”、西苑醫院西苑醫院院內制劑“補肺咳喘貼”納入今年三伏貼臨床用藥,可在經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審核通過的醫療機構中調劑使用。
“目前市面上也存在多種冒充三伏貼的產品,不僅限于紅外貼和磁療貼,它們往往因為制備不規范、藥量控制不當,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如疼痛、潰破等。因此,正規醫療機構在選方用藥時會嚴格控制,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陸洋指出。
“醫療機構應加強對‘三伏貼’的管理,嚴格技術操作,操作規范應符合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9部分穴位貼敷》(GB/T21709.9—2008)和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Ⅱ)穴位貼敷》有關要求,同時要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測,制定不良反應處理措施,確保其應用安全。”李鵬飛表示。
“三伏貼適用于治療因寒冷引起的慢性疾病,如老寒腿、哮喘、鼻炎等,主要針對陽虛體質的人群,這類人群通常手腳冰冷、面色蒼白。有發熱性疾病、多種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及活動性肺結核者應該禁用,孕婦或處于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加重期間慎用。”陸洋建議,作為一種中醫醫療行為,三伏貼不是“萬能貼”,在進行三伏貼治療時,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尤其是具備相關資質的三甲醫院或特色醫療門診,同時避免在非專業指導下自行使用未經驗證的三伏貼產品,以免造成身體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