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2024年老年健康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維護聽力健康 樂享幸福晚年。
為了聽到和辨析各種各樣的聲音,人耳有一套非常復雜的生理機制,再高級的助聽器也不能完全效仿,所以助聽器是存在一定使用局限的。如何用好高科技加持的助聽器,保護好殘余聽力,是每一個佩戴者的必修課。
對于助聽器,老年朋友常常存在很多錯誤的理解。有的人以為戴上助聽器就能夠解決所有的聽力問題;也有的人認為一旦使用了助聽器,就會形成依賴,再也摘不下來;還有些老年人認為聽力損失逐漸加重是使用助聽器導致的。
其實,從助聽器名字中的“助”字就可以看出,它僅是一種基于輔助聽覺設備設計的聲音放大裝置,而非治愈聽力損失的方法。換句話說,助聽器是用人工方法補償下降的聽力的一種工具,它能夠放大聲音、增強使用者對語音感知的能力,并針對特定頻率的聽力損失進行處理。
助聽器雖然可以顯著改善老年人的語言交流問題,但無法讓使用者恢復到以前的耳生理狀態。每個老人的自身條件和聽力損失程度、類型以及佩戴適應性等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配戴助聽器后,使用者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有些是真實存在的,有些則冤枉了助聽器。今天,我們來聊聊一些常見的誤解。
誤區一:我的朋友說“助聽器不能戴,即使很高檔的助聽器也不好用”。
每個老人出現聽力下降的原因不盡相同,配備助聽器時要考慮的因素也各有不同,因此每個人的配備體驗都是不同的。助聽器能否配戴成功不僅受到助聽器本身質量的影響,還與個性化的調試驗配、使用者后期康復和適應等密切相關。
誤區二:戴助聽器沒有戴老花鏡方便,太嬌氣、不好用。
這里要特別提醒老人和家屬,配戴助聽器不能等同于佩戴老花鏡。老花鏡通常能夠給老人提供良好的視覺體驗,隨拿隨用,還可以滿足閱讀的需要。但是,助聽器需要與老人的耳和大腦進行有效合作,相互協調、不斷適應才能改善聽力。即便最高檔的助聽器,其電子聲系統也無法比擬生理的神經活動能力,無法達到完全恢復正常自然聽力的水平。但是越早接受聽覺康復,獲得聽覺改善的機會就越大,效果也會越好。
誤區三:我的耳朵能聽到聲音,只是偶爾聽不清楚別人講話,不需要助聽器。
老年人的聽力下降通常是逐漸加重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老年人會逐漸接受這種變化,并對此不以為意。在生活中,通常是身邊的人先察覺到老年人出現了聽力問題。比如,有些老人在安靜的環境中聽力尚好,在嘈雜的環境中才會發生聆聽困難。此時,老年人會把聽不清歸因于環境太亂或者講話者“口齒不清”。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已經提示老年人的聽覺功能出現了問題,應該讓醫生幫忙判斷是否需要干預。
誤區四:我只是聽不清某些聲音,所以我不需要助聽器。
如果老人聽不清楚某些聲音,可能就存在一定程度或范圍的聽力損失。例如高頻聽力損失患者,可能無法聽到某些聲音,如“sh”“s”“th”“t”等。不要小看個別聲音無法聽清,當它們出現在一句話或一段話中時,就會顯著影響聽力損失者對言語的理解,因此不得不反復詢問“嗯?”“什么?”或者答非所問。遇到這種情況,專業人員可對數字助聽器進行編程,針對患者所需要的范圍和程度進行增強,就能讓患者更好地利用殘余的聽力。越早對聽力損失進行干預,其長期效果越好。
誤區五:我有一只耳朵聽力還不錯,所以不需要助聽器。
幾乎所有認為自己有一只“好耳朵”的患者,兩只耳朵都有不同程度的聽力問題。當一只耳朵比另一只聽力情況稍好時,我們會更傾向于用那只耳朵來打電話、參與團體對話等。這可能會給人一種錯覺,認為“較好的那只耳朵”是正常的,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大多數類型的聽力損失都可以影響到雙耳,患者只能到醫院了解聽力的真實情況,由專科醫生判斷并給出解決方案和建議。
誤區六:平時沒有交流時不用戴助聽器,只在需要時才戴助聽器。
很多老年人可能會選擇在“需要”的時候,比如在參加社交活動或在嘈雜環境下聽不清對方講話時,才臨時拿出助聽器使用。這種做法似乎可以避免日常佩戴助聽器時的不適感,然而,這種間歇性的使用并不利于充分發揮助聽器帶來的聽力改善效果。因此,建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使用助聽器,而不是只在特定情況下使用。
誤區七:配備助聽器不用非得去醫院,在網上就可以買一個,既方便又便宜。
很多人認為購買助聽器就像買一副老花鏡那樣簡單,這其實是忽略了助聽器配適過程的復雜性和個體化需求。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來說,正確的驗配是確保助聽器有效的關鍵步驟。造成每個人聽力損失的原因是不同的,并且涉及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聽力損失頻率和程度。隨意購買的助聽器的確便宜,但并不科學和實用。在醫院,聽力師可以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聽覺健康指導,包括準確的聽力評估、選擇合適的助聽器類型、正確使用助聽器的專業指導以及后續調試等。
總之,老年朋友要認識到,助聽器帶來的不僅僅是聽力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還為老年人參與社會交往帶來了更多機會,讓老年人不與社會脫節。此外,助聽器還可以幫助老年人增強自信,改善社交能力并促進社會活動和認知能力的整體提升。因此,在有需要的時候,老年人在醫生的指導下精心選配并堅持使用助聽器,可以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精彩。
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董瑞娟
編輯:穆薪宇管仲瑤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