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石器時代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考證,野生楊梅的生長史已有7000余年。而人工栽培楊梅的歷史最早見于西漢司馬相如所著的《上林賦》。楊梅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歷史上有許多關于楊梅的詩詞歌賦,如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的《楊梅頌》、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梁園吟》等,形成了獨特的楊梅文化。早在三國時期就有關楊梅的故事,成語“望梅止渴”就起源于曹操帶兵的故事。
我國現有的楊梅品種有很多種,包括荸薺種、丁岙梅、東岙大楊梅、晚稻楊梅、大葉細蒂楊梅、小葉細蒂楊梅和西山烏梅等等,種類繁多,浙江余姚尤為盛產。
楊梅的營養價值
楊梅富含檸檬酸、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礦物質,其中鈣、磷、鐵的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據測定,每100克楊梅中,含蛋白質0.8克、維生素C9毫克、鈣14毫克、鉀149毫克、鐵1毫克、鎂10毫克。
楊梅的保健功能
楊梅不但是鮮食的佳果,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其味甘酸而性溫,而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益腎利尿及消暑諸功能。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錄:“楊梅味酸甜,性溫、無毒。能止渴、和五臟、滌腸胃,除煩潰惡氣。”
《開寶本草》中載:楊梅“主去痰、止嘔、斷下痢,清食解酒”。楊梅的藥用價值極高,其果實、仁、葉、皮均可入藥。
現代醫學發現,楊梅中的果酸既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可抑制糖向脂肪轉化,有助于減肥。果實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和類似黃酮類物質結構的花色苷,具有抗氧化、調節血脂、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的作用,是三高人群首選水果之一。
楊梅可以跟海鮮一起吃嗎?
網傳楊梅中所含的維生素C會跟海鮮所含的砷類物質起反應,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
其實,這種說法前幾年就有流行,說是海鮮和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一起吃,會產生砒霜,導致中毒。
我們可以進行一個假設,根據海鮮中相關化合物的含量,10公斤海鮮才可能含有1毫克的砷,如果海鮮中的砷和維生素C完全發生化學反應,需要一次吃上百公斤海鮮,才有可能達到中毒的量。
這同時還要保證有足夠維生素C攝入并參與化學反應的前提下,也就是同時吃大量的含維生素C的水果。事實上,即便吃10公斤海鮮,也不可能同時攝入足量的維生素C與其反應。
其實,這種說法根本禁不起推敲。我們知道大多數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如果傳言當真,那么所有的水果、果汁都不能和海鮮同食了。
因此,“海鮮與楊梅同吃,如同吃砒霜”之說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