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周末,劉奶奶起了個大早到菜市場去買菜,想著給一周才回一次家的孫子孫女多做點好吃的。
劉奶奶轉了一圈,買了魚肉、排骨、蝦,還買了點菜,看到攤位上新鮮的黃瓜,也想著買點。
轉身便聽到旁邊幾位大媽的聊天聲:“聽說現在的蔬菜里都有甲醛,吃的都不安全了!”
劉奶奶心想甲醛不是裝修污染里有的東西嗎,怎么還跑到蔬菜里了?
雖然買了菜回家了,但劉奶奶想到她們說的菜里有甲醛就不舒服,擔心孩子們吃了對身體不好,那蔬菜里真的有甲醛嗎?
一、市面上流傳的3種甲醛蔬菜,真相如何?
一提到甲醛,很多人都會想到裝修污染,很少有人會把甲醛與蔬菜聯系起來,那市面上流傳的幾種甲醛蔬菜真相到底是什么?
1、金針菇為避蟲害噴甲醛,對人體有害致癌?
網傳金針菇等菇類在種植過程中,為了避蟲害一般會噴甲醛。
但據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杭州市食品安全監督協會購買的金針菇檢測發現,金針菇中的甲醛含量很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2、用膠帶捆綁的蔬菜含有大量甲醛會致癌?
人們擔心膠帶黏合劑中的甲醛會危害人體健康,認為膠帶捆綁的蔬菜中也有大量甲醛會致癌。
河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副主任藥師黃姍指出:據食品安全法及相關食品安全標準規定,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塑料膜、黏合劑等都是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無需擔心膠帶中甲醛超標。
另外,拋開劑量談安全并不科學,美國環保署指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小于等于0.2毫克的甲醛,都是安全的。而用于捆綁蔬菜的膠帶本身甲醛含量低,放置過程中還會揮發,一般不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3、白菜內含甲醛可能導致白血病,不能吃?
網傳山東、河北等地蔬菜批發市場中的白菜上噴灑了甲醛溶液,以此來保鮮,食用這種白菜可能會誘發敗血病。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食品安全的副教授朱毅指出:夏天氣溫高,確實為了保鮮可能會噴灑甲醛,但甲醛易揮發,在運輸、浸泡、清洗、烹飪的過程中會變得微乎其微,一般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如果擔心有殘留的話,可以多清洗幾遍。
二、對待食品中的甲醛,該如何去除并遠離?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王思露表示:對甲醛食品要理性看待,雖然甲醛是一種致癌物,但甲醛的危害主要在于吸入,而不在于食物攝入,一般日常吃的食物不會引發甲醛中毒。
而且甲醛本身易揮發,在運輸、儲存、烹飪的過程中會揮發一部分,無需過于恐慌。
想要更好的去除甲醛,建議在烹飪前要多清洗幾遍,另外食用菌菇類一定要注意烹煮熟透。
王思露提醒平常要避免買到非法添加甲醛的食物,做到下面幾點!
1、保證食物多樣性
飲食上盡量要保證食物的多樣性,避免單種食物攝入太多,以減少食物中毒風險。
2、正規場所購買食物
一般購買食物最好選擇正規、大型的商超或者有資質的農貿市場。
3、完全加熱后再食用
甲醛在高溫下易揮發,因此建議食物要完全加熱后再食用。
4、拒絕謠言
很多網傳的鑒別甲醛的方法并不可信,因此要做到拒絕謠言。
三、這4種“菜”才是真的可能致癌,盡量少吃
專家建議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但下面這幾種菜可能會致癌,盡量要少吃!
1、太燙的菜
很多人喜歡趁熱吃,但長期食用過燙的蔬菜,可能會損傷食管黏膜,增加食道癌變風險。為了身體健康,建議平常要少吃過燙的蔬菜。
2、腌制的菜
腌制的蔬菜中含有很多亞硝酸鹽,吃多了會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黏膜癌變風險。
3、炒菜油冒煙
油冒煙了炒下的菜,可能會產生致癌物,增加致癌風險。
4、隔夜剩菜
隔夜的剩菜中亞硝酸鹽超標,經常食用可能會誘發消化道癌癥,增加患癌風險。
網傳市面上有些蔬菜會噴灑甲醛來保鮮,很多人擔心食用后會致癌,但其實甲醛在運輸、放置、清洗、烹飪等過程中可能會揮發一部分,一般無需過于擔心致癌。
真正要少吃的是腌制菜、太燙的菜、隔夜剩菜等,這幾種菜盡量要少吃。